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8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调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强调加大科技供给和政策支持,推动产业提质升级。他先后考察昌平实验室、百济神州及北京飞镖国际创新中心,指出要锚定国际前沿,强化科研攻关,培养高端人才,提升企业创新力与竞争力。李强还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加强原始创新与核心技术攻关,运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并优化药品审评审批与集采机制。他特别提到促进中医药现代化,深化基础理论研究,推进产业化发展。尹力、吴政隆参加调研。
原文链接
8月7日,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南京调研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并督办人大代表建议。他强调,要搭建平台、健全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信长星指出,生物医药是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需精准把握产业特点,统筹国内外资源,加强与科研团队合作,关注人工智能对药物研发的变革作用。他还提出省市联动、协同发力,结合高新区、高校协同创新及全产业链开放试点,丰富科技金融产品,抓好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营造活力创新生态,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原文链接
8月2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徐晓兰介绍,十年来,世界机器人大会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应用场景和国际合作实现新突破,我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2/3,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张峰表示,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正加快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撑揭榜挂帅工作并推动技术突破。陈英发布大会议程,包括主论坛、博览会和三大赛事,汇聚200余家企业与6000余支赛队。梁靓介绍,北京经开区将同步举办“E-Town机器人消费节”,打造特色消费场景与服务体系。京东作为独家战略合作伙伴,助力机器人产品惠及大众消费。
原文链接
8月2日,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性和灵巧性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整体水平位居全球第一方阵。她指出,十年来,大会推动机器人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领域实现新突破,成为赋能千行百业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上,AI控制算法优化使国产机器人动作响应达毫秒级,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发展方面,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从2015年的7.0万套增至2024年的30.2万套,连续12年居全球首位,同时产量也由3.3万套升至55.6万套,稳居全球第一大生产国。
原文链接
7月26日,中国科学院联合团队发布自主研发的“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该模型基于专业科学知识和数据训练,聚焦科学任务智能支撑,可深入理解波、谱、场等科学模态数据,具备科学文献萃取融合、知识表征推理及工具编排规划能力,为各领域科技创新提供智能化支持。
原文链接
7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工信部透露我国AI技术与产业融合加速,人工智能赋能效果显著。目前,我国已培育并开源多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广泛应用于电子、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催生新模式新业态。其中,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已超百款,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展现科技创新对经济的强劲推动作用。
原文链接
7月8日至9日,国资委主任张玉卓赴浙江调研在浙央企及高科技企业,强调抢抓科技革命机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与协同创新。他考察了宇树科技、深度求索等公司,了解人工智能领域创新经验,并参观中国电科、中国电子的科研成果。张玉卓指出,国资国企应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突破,加强与各类企业合作,构建创新链与产业链贯通机制。他还表示,国资委将支持企业进行原创性科技攻关,打造标杆企业和现象级产品,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原文链接
7月3日-4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江西)在南昌举行。工信部副部长单忠德出席并致辞,强调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他提出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试验验证和中试平台,加快战略性技术攻关及创新产品推广。同时,将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赋能新型工业化,实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动,促进大模型在制造业落地,加速智能化升级与技术应用,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
原文链接
6月22日,中国银河证券指出,A股当前估值处历史中等偏低水平,投资性价比高。在政策支持及资金面改善下,预计2025年下半年A股将震荡向上,但受海外不确定性和国内经济修复节奏影响。科技创新驱动A股新供给侧改革,TMT板块景气回暖,细分行业加大资本开支。建议关注AI算力、AI应用、具身智能、创新药等领域,同时重视红利板块和央企高股息标的的投资价值。
原文链接
6月18日至20日,2025高成长企业CEO大会在四川绵阳举行。期间,中国(绵阳)科技城举办了“三江杯”创新创业大赛。大会揭牌成立了7家创新研发机构,包括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新材料产业研究院等。现场集中签约9个项目,总投资额达26.5亿元,涉及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新能源等多个领域。此外,6只基金同步签约。此次大会展示了绵阳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上的强劲势头,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力。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