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年9月5日,美国AI公司Anthropic宣布全面禁止中国控股企业使用其Claude大模型服务,包括海外中资控股超50%的公司。此举对依赖Claude技术的海外中资AI工具造成冲击,如字节跳动的Trae、阿里巴巴的Qoder和腾讯的CodeBuddy等,面临技术断供风险。尽管部分企业试图安抚用户,但不确定性引发担忧。Anthropic的决定被认为与保护技术护城河及规避版权诉讼风险有关。与此同时,中国本土AI企业迅速反应,智谱、商汤、京东云等推出替代方案,吸引原Claude用户。分析认为,此次封禁为中国AI企业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可能推动国产AI技术的全球化进程。
原文链接
2025年9月9日,国际权威机构Omdia发布《中国AI云市场,1H25》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AI云市场规模达223亿元,阿里云以35.8%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占比超第2至第4名总和,继续引领市场发展。火山引擎、华为云、腾讯云和百度云分列其后,前五名占据超75%的市场份额。生成式AI推动市场爆发,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518亿元,同比增长148%;到2030年将突破193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26.8%。MaaS层增长最快,CAGR超72%,2030年规模达177亿元。阿里云依托“AI全栈”体系满足行业需求,并通过通义开源生态,衍生模型超14万,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技术支持。
原文链接
2025年,江西籍人才在中国AI领域大放异彩,被称为“江西AI天团”。寒武纪创始人陈云霁和陈天石兄弟凭借AI芯片技术市值突破6000亿,陈天石成江西千亿富豪;彭志辉设计的智元机器人与宇树科技齐名,并入选央视“2025年度AI人物”;梁汝波带领字节跳动转型AI科技公司,入选《时代》杂志“2024年度AI领域百人”;余凯创办的地平线在智能驾驶领域超越英伟达;肖弘开发的Manus点燃AI Agent赛道。这些江西人几乎覆盖AI所有成熟赛道,影响力深远。网友称,这为“环江西经济带”争光,展现了中部省份逆袭机遇。
原文链接
2025年8月23日,洛图科技发布中国AI耳机线上传统电商市场报告,揭晓上半年TOP10品牌榜单。榜首为高性价比品牌SANAG(塞那),销额占比27%,销量占比达49%,均价仅359元,表现抢眼。华为以13%销量和26%销额占比位居第二,均价1349元,稳居中高端市场。IFLYTEK、OLA FRIEND、CLEER分列第三至第五,小米排名第六,销量和销额占比分别为3%和5%。报告显示,500元以下产品销量占比达60.1%,其中0-300元价格段占45.5%,市场呈现‘技术普惠’趋势。未来低价产品份额或进一步扩大。
原文链接
2025年8月19日,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警告称,美国低估了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复杂进展,单纯依赖出口管制无法遏制中国的发展。他指出,中美AI竞争不仅关乎‘谁领先’,还涉及推理能力、研究水平及产品化等多个层面。奥尔特曼质疑半导体出口管制的有效性,认为技术变通可能削弱政策影响。此外,他表示中国开源AI系统(如DeepSeek)促使OpenAI调整策略,首次发布两款开放权重模型(gpt-oss-120b和gpt-oss-20b),以应对中国开源模型的潜在主导地位。这一举措标志着OpenAI从封闭API向更开放模式的重大转变,但外界对其开放程度和功能表现存在争议。
原文链接
8月8日,ChatGPT-5上线,但反响平平,AI产业正面临‘技术供给过剩而需求未涌现’的尴尬期。全球AI专利申请中国占比超40%,但商业化率仅15%。专家指出,AI竞争已从‘实验室参数竞赛’转向‘场景渗透效率竞赛’。腾讯、阿里等中国科技企业通过国民级应用场景推动AI落地,例如医疗AI将县域医院肺癌筛查准确率提升至90%,工业AI使工厂良品率升至95%。腾讯依托微信等超级场景,构建开放生态,截至2025年7月,接入其AI能力的企业超10万家。全球AI竞赛下半场的关键在于技术如何深入普通人生活,中国企业以‘场景反哺技术’走出差异化路径,用普惠创新催化下一个技术纪元。
原文链接
中国AI破局:技术革新与全球合作
2025年,ChatGPT-5上线后因性能问题迅速被GPT-4o取代,暴露出AI发展的两大核心困境:数据枯竭与算力成本限制。与此同时,中国正以开源开放的姿态、算法创新和芯片自主化,直面这些挑战,探索一条“算法突破为引擎、开源开放为路径”的AI发展新范式。
国务院总理...
原文链接
2025年WAIC(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示了AI行业的空前热度,吸引了大量观众和行业关注。会上呈现十大趋势:1) DeepSeek推动中国AI迈向AGI;2) 基础大模型需兼顾推理、多模态和低成本;3) 开源大模型进入‘中国时间’,成为标配;4) 芯模一体、软硬协同,全国产化AI生态逐步闭环;5) AI基建快速发展,垂直行业大模型提供生产力;6) AI创新进入ToC阶段,AI Agent成新风口;7) 汽车、耳机和眼镜成为首批商业化AI终端;8) 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白热化,同质化与差异化并存;9) 非Transformer架构从学研走向产业应用;10) 中国与硅谷AI差距缩短至6个月,后发优势显著。
原文链接
7月30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举行,展览面积超7万平方米,800余家企业参展。一位美国博主参观后感叹,想将中国的AI医生技术带回美国。他批评美国医疗体系问题重重,如预约难、费用高、医保不足及缺乏预防保健服务。博主对中国AI医疗发展表示羡慕。近年来,多家中国公司推出AI医疗应用,例如可提供健康科普、就诊咨询等上百项服务的AQ,展示了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
原文链接
7月27日下午,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产业投融资分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主题为“产业金融联手AI新势力,合纵连横共筑AI新格局”。论坛由芯鑫租赁主办,邀请多家AI领域明星企业探讨中国AI产业链破局之道。沄柏集团创始人鲍毅发表主旨演讲《中国AI大突围》,提出“应用、智力、生态”三大突围方向,强调以生态整合破解技术壁垒。圆桌论坛聚焦国际竞争、产业链协同、绿色发展等五大议题,凝聚“协同创新、自立自强、绿色可持续”共识,为中国AI产业发展提供思路,并为全球AI治理贡献“中国方案”。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