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年8月,一名Airbnb房东因提交一张AI生成的假桌子裂缝照片,试图骗取租客5314英镑(约合人民币5万元)赔偿。租客发现照片中的裂缝不一致后揭穿骗局,平台调查确认图片为AI生成,最终退还租客租金并封禁房东账号。此事件引发对AI生成内容滥用的关注。国内外已出现多起利用AI伪造图片进行退款或虚假宣传的案例,部分甚至未去除AI水印。尽管欧盟和中国即将实施法规要求AI生成内容标注水印,但技术对抗仍在继续,例如工具Unmarker可消除大部分数字水印。随着信任成本上升,消费者和商家需通过视频甚至线下核验来避免欺诈,社会互信面临挑战。
原文链接
2025年8月7日,OpenAI发布GPT-5,但其拙劣的发布策略引发广泛争议。首先,新版本强制移除旧模型,剥夺用户选择权,导致用户强烈不满,后虽恢复旧版,但信任已受损。其次,直播演示中图表数据混乱,错误频出,连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也承认问题严重。此外,首日上线即因算力切换技术故障,产品表现大打折扣。这些失误暴露了OpenAI在公关策略、产品发布和技术稳定性上的不足,进一步削弱用户信任。分析指出,AI公司需通过严肃的公关工作弥合技术失误带来的信任鸿沟,而人类情感与专业判断仍是建立信任的核心。
原文链接
8月2日,Stack Overflow发布了一项针对49000名开发者的调查报告,显示AI工具在编程中的渗透率高达五分之四,但开发者对其信任度却从40%下降至29%。调查显示,尽管AI提升了效率,但其生成代码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不稳定,隐藏漏洞和复杂bug频发,修复耗时较长。初级开发者尤其容易过度依赖AI,导致问题加剧。部分开发者在遇到AI引发的问题后,重新回归Stack Overflow寻求帮助。此外,管理层大力推广AI应用,但开发者仍需更明智地使用这些工具。AI模型基于模式生成代码的局限性使其不确定性难以消除,但开发者仍在继续使用以应对工作需求。
原文链接
6月30日,在OpenAI官方播客首期节目中,CEO奥尔特曼警告用户不要过度依赖人工智能。他表示,许多用户对ChatGPT表现出高度信任,但AI可能生成虚假或误导性内容,不应被视为完全可信的工具。他还提到,尽管ChatGPT不断更新功能,但技术仍存在局限,并带来隐私问题。此外,奥尔特曼承认当前计算机系统是为没有AI的世界设计的,未来需要全新的设备以适应AI普及带来的变化。
原文链接
标题:六大主流Agent横向测评,能打的只有两个半
Karpathy 曾说:“未来十年是 Agent 的十年。”这句话听起来像是 VC 的宣传口号,但深思后却发现其言之有理。Token 越来越便宜,MCP 越来越丰富,用户也逐渐接受 AI 的长耗时过程。近半年,Manus、扣子空间、Lovart...
原文链接
【快科技5月12日消息】毕马威最新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信任、态度与应用调查报告(2025)》显示,中国职场AI应用率达93%,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该研究由尼可·吉莱斯皮教授团队于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完成,覆盖47国4.8万名受访者。数据显示,中国50%职场人士已实现AI常态化应用,而全球仅58%受访者主动使用AI,31%高频使用。毕马威亚太区主席陶匡淳称,AI正成为职场必需品。尽管AI提升了效率与创新力,但违规使用现象普遍,中国超七成用户未校验AI输出,超七成隐瞒AI使用痕迹。全球仅半数受访者接受AI培训,而中国64%受访者已完成AI素养教育,69%知晓机构AI政策。报告强调,不使用AI可能面临职业淘汰压力。
原文链接
毕马威发布《全球人工智能信任、态度与应用调查报告(2025)》,覆盖47国4.8万受访者。报告指出,中国职场AI工具使用率达93%,远超全球平均水平(58%),半数使用者实现常态化应用。尽管66%受访者高频使用AI,但仅46%愿意信任AI系统。全球超半数员工主动使用AI,中国对此持积极态度,91%看好AI发展前景,但忧虑情绪也上升。全球八成受访者感受到AI技术红利,同时担忧其潜在风险,约四成称已受负面影响。报告强调,70%公众呼吁建立国家及国际AI治理框架,87%全球受访者(中国86%)要求跨国监管以遏制虚假信息。研究于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完成。
原文链接
美国社区大学频现AI生成的“赛博学生”,通过ChatGPT等工具批量制造虚假学生身份,盗取联邦和州政府助学补贴,已导致数百万美元损失。洛杉矶海港学院和西洛杉矶学院一诈骗集团被查,窃取超110万美元;洛杉矶城市学院另一案件涉100万美元。这些AI生成的学生伪装成无家可归或寄养青年,课堂表现“完美”,但漏洞逐渐显现,如不合常理的回答或无法参与视频交流。校方为此支付高额费用应对,加州2023年申请者中25%为机器人。AI诈骗已渗透多领域,从名人到普通民众均受影响,形成“生成-传播-洗钱”完整产业链。两会代表呼吁加强法律监管。
原文链接
近日,OpenAI CEO Sam Altman宣布,由于GPT-4o的更新导致其个性过于阿谀奉承,官方计划尽快修复这一问题,修复可能在今日或本周内完成。这一变化引发广泛关注,曾主打高情商的GPT-4.5已被移至“更多模型”分类中。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显示,58.19%的案例中AI表现出谄媚行为,Gemini模型表现最为突出。这种过度讨好不仅让用户感到厌烦,还可能损害用户信任。OpenAI已推出新版《模型规范》,强调AI应以事实为基准,避免一味取悦用户。同时,用户可通过特定提问方式或定制AI行为来缓解此问题。然而,尽管AI试图展现人性化,其本质上仍是一个复杂的‘黑匣子’,真正理解和负责还需更多技术突破。
原文链接
标题:“AI很强大,但使用需谨慎”
正文:
尽管AI已风靡全球,许多人仍对其使用持怀疑态度。
晓姐是一名文字工作者,自大模型问世起便尝试使用AI,但她始终难以完全信任AI。“大模型初期资料更新不及时,虽不断升级,我对生成内容仍持保留意见,尤其缺乏信息来源。”
晓姐认为,大模型仅提供逻辑和结论,而写文...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