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小模型,也是嵌入式的未来
英伟达近期提出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结论:小型语言模型(SLM)才是智能体的未来。随后发布的Nemotron-Nano-9B-V2模型,在部分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这股“小模型”风潮也席卷了MCU和MPU领域。
SLM通常由大型语言模型(LLM)压缩而来,参数规模从几百万...
原文链接
8月19日,英伟达发布开源小型语言模型Nemotron-Nano-9B-V2。该模型在指定基准测试中表现出同类最佳性能,并支持用户灵活开启或关闭AI推理功能。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模型能够在单个英伟达A10 GPU上运行,为开发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更高的效率与灵活性。这一发布进一步丰富了英伟达在AI领域的技术生态,为小型语言模型的应用开辟了新可能。
原文链接
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于2024年12月24日发布AutoDroid-V2 AI模型,该模型利用设备端的小型语言模型(SLM)提升移动设备上自然语言控制的自动化程度。相比传统方法依赖云端大型语言模型(LLM),AutoDroid-V2在效率、隐私和安全性方面有显著优势。它通过生成多步骤脚本一次性执行多个GUI操作,大幅减少查询频率和资源消耗。基准测试显示,AutoDroid-V2在23个移动应用上完成226项任务的成功率提高了10.5%-51.7%,且资源消耗和LLM推理延迟显著降低。
原文链接
全球AI趋势转向"小而美",科技巨头和初创企业如微软(推出轻量级模型 Phi)、谷歌、Apple、Mistral等发布更小型的AI模型,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些小模型专为特定任务设计,如微软的 Phi 模型大小仅是OpenAI ChatGPT的1/100,性能出色且消耗资源少。大型语言模型如OpenAI的GPT-4面临运营成本高昂的问题,而小型模型如Snorkel AI的产品被企业用户,如信用评级公司益百利采用,因其性价比高。尽管大型模型迭代速度减缓,但小型模型的发展预示着AI从科幻向实用商业应用的转变,但是否代表长期趋势仍有待观察。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