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1日,《科创板日报》报道,均普智能旗下宁波普智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成为智元机器人首个获得通用产品认证的生产企业。双方宣布将依托均普智能首条人形机器人量产中试线,正式启动智元G1机器人和A2全人形机器人的规模化生产,标志着人形机器人正式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
原文链接
2025年下半年,人形机器人赛道融资持续火热,6月融资总额已突破27亿元。国内人形机器人品牌‘灵宝CASBOT’宣布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由蓝思科技领投。其最新产品‘CASBOT 02’聚焦导览、交互及服务场景,定价32.8万元,并已在电商平台实现成交。灵宝CASBOT创始人张淼表示,当前行业核心矛盾并非价格,而是需求的定义与产品功能的突破。公司目前聚焦B端市场,在工业、能源、商服等领域实现‘沿途下蛋’,并计划完成百台级交付。张淼认为,技术成熟度尚不足以清晰回答‘机器人能帮我干什么’的问题,追求低价并无意义。未来,灵宝将通过技术深化和产品能力升级,推动人形机器人在更多场景落地。
原文链接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于4月23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将持续至5月2日。作为全球汽车行业的重要展会,本届上海车展聚焦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小鹏汽车的IRON机器人亮相展台,展示步行、立定等功能;上汽荣威展台由智元远征A2担任讲解;一汽展台的夸父机器人参与红旗品牌发布会。这些机器人多与展商有业务或投资关系,一汽的夸父机器人已在工厂作业。金沙江创投曾质疑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前景,但车厂引入机器人被视为可行场景。小鹏计划2026年实现IRON量产,优必选也规划产能达千台,并将在东风柳汽首次批量进入汽车工厂。
原文链接
4月21日消息,天工队CTO唐剑透露,人形机器人即将实现小批量量产,未来售价有望与入门级轿车相当。天工2.0机器人即将发售,这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程的加速。4月19日,在北京亦庄举办的世界首个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中,天工队的“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的成绩夺冠。测试与质量部负责人包明瀚指出,人形机器人的可靠性是量产的关键,本次马拉松测试了机器人的整机可靠性。‘天工Ultra’身高1.8米、重55公斤,具备出色的平衡性和步态规划能力,通过运动控制算法优化,提升了复杂户外环境中的适应性,同时具备自主调速、路径规划及避障等功能。此次比赛还见证了松延动力N2小顽童队和上海行者二号机器人赛队的优异表现。
原文链接
财联社3月14日消息,鸿海董事长刘扬伟在法说会上透露,英伟达GB200 AI服务器的良率已达到批量生产标准。GB200因系统复杂且零组件众多,测试难度较高,但通过持续优化生产流程,目前生产趋于稳定。刘扬伟表示,未来几个季度的出货将不成问题。
原文链接
3月11日,越疆科技和智元机器人同日发布人形机器人新品,引发市场热潮。越疆科技的机器人可自主完成多种任务,预计今年年中实现试产和批量。智元机器人则推出搭载多模态交互大模型“硅光动语”的灵犀X2,提升人机交互亲和力。近期,宇树科技、优必选等多家公司也在积极布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政府发布激励政策,助力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尽管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广阔,但量产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关键零部件产能不足和技术难题。众擎机器人预计年底前实现千台量产目标。
原文链接
财联社3月8日电,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小鹏表示,2026年小鹏计划量产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成为全球首个量产交付飞行汽车的公司。他提到,小鹏还将汽车操控与AI结合,开发基于飞行器的操控体系。
原文链接
近日,人形机器人租赁市场火爆,日租金高达5000至15000元。二手平台上的“机器人租赁”业务成为热门,尤其在企业开业、商场促销等活动中。以售价9.9万元的G1为例,只需13天即可回本。2月12日,宇树科技的G1、H1两款机器人上线即售罄。租赁市场火爆与较长的交付周期有关,社交媒体的流量效应进一步推高了热度。然而,租赁市场短期获利明显,长期留存客户能力较弱。民生证券预测2025年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将至,全球将有数千台机器人进入工厂场景训练。
原文链接
国泰君安研报指出,2025年人形机器人将迎来量产元年。特斯拉的Optimus计划在2025年开始量产,并于次年大规模生产。国内多家厂商也将启动外售计划。这意味着人形机器人产业即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值得关注。【2月25日】
原文链接
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迎来量产元年。特斯拉计划2025年生产1万台Optimus机器人,预计2025年国内人形机器人销量接近万台。优必选的Walker S1已在比亚迪汽车工厂取得初步成效,效率提升50%,稳定性提升30%。特斯拉在弗里蒙特工厂已投入多台Optimus机器人,负责重复任务。人形机器人面临硬件和软件挑战,如行星滚柱丝杠产能瓶颈和运动控制算法复杂性。深圳多家企业对人形机器人持不同看法,有人看好其泛用性,有人认为非人形机器人更具优势。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