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年10月,广东发布《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推进核心软件攻关,推动工业软件迭代升级。方案支持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协同赋能,鼓励企业建设跨领域、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探索模型即服务等新模式。东莞证券指出,外部环境扰动加剧科技自立紧迫性,信创及工业软件产业有望加速国产替代进程。相关领域如EDA、CAD、MES、ERP等将迎来发展机遇。上市公司中,能科科技持续迭代“乐系列”工业软件,推出AI agent产品;鼎捷数智则深耕工业互联网,提供ERP、MES等管理软件,并构建五大领域AI应用矩阵。
原文链接
10月14日,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调查显示,AI推理应用正快速推动实时存取与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需求,促使存储行业加速向大容量产品转型。HDD市场面临供应缺口,NAND Flash供应商积极转进122TB甚至245TB的超大容量Nearline SSD生产,以填补需求空白。这一技术转型缓解了市场对未来需求不确定性的担忧,同时显示出AI发展对存储行业的深远影响。
原文链接
2025年9月26日,摩尔线程以88天的“光速”通过科创板上市审议,创下半导体企业最快过会纪录。作为国产GPU领域的代表,摩尔线程因高管团队多来自英伟达,被视作“最像英伟达的中国公司”。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达7.02亿元,AI智算业务占比高达94.85%,成功从ToC转型为ToB业务。然而,尽管技术每年迭代,与英伟达仍存一年至一年半的技术差距,且因被列入实体清单,制造工艺受限于5-7纳米。生态方面,其MUSA架构虽兼容CUDA,但开发者社区尚不成熟。目前,摩尔线程累计亏损超50亿元,盈利预期定于2027年,但客户集中度高、市场竞争激烈,需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以兑现‘国产替代’的价值承诺。
原文链接
2025年10月,硅谷CEO们纷纷发出警告,称AI可能在未来五年内大规模取代入门级白领工作,失业率或飙升至10%-20%,尤其在法律、金融和咨询等行业。Anthropic CEO预测‘末日浩劫’将至,Goodwill CEO则表示正为Z世代失业潮做准备。Stability AI联合创始人认为明年将出现大规模失业,而前谷歌生成式AI团队创始人指出,高级学位可能因AI失去意义。耶鲁大学论文进一步提出,AGI普及将使人类劳动经济地位下降,工资停滞,计算资源拥有者主导收入分配。尽管如此,MIT报告显示95%企业尚未从AI项目中获益,转型缓慢。历史表明技术替代浪潮虽滞后但不会缺席,个人与企业需主动适应人机协同趋势。
原文链接
10月3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采访中谈及AI对就业的影响,认为AI不会减少人类的工作需求,反而会让未来更‘忙碌’。他指出,AI将自动化重复性任务,但会开辟新领域,如机器人、生物技术和设计等,需要人类创造力和监督。黄仁勋强调,AI是合作伙伴而非替代者,还将扩展人类构建的范围。此外,他预测技术工人将是AI时代的赢家,电工、水管工和木匠等行业将迎来繁荣。AI数据中心扩建需求也将持续增长,规模‘每年翻倍’。
原文链接
9月15日,半导体板块活跃,模拟芯片方向领涨,圣邦股份涨停,纳芯微、思瑞浦涨超9%。商务部9月13日宣布对美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涉及德州仪器等四家公司,调查期为2024全年及产业损害至2022年。数据显示,2022-2024年相关产品进口量增37%,价格降52%。机构认为,反倾销将改善国产厂商竞争环境,叠加海外巨头涨价,国产替代趋势强化。此次调查涵盖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下游需求增长推动模拟芯片市场复苏,WSTS预计2025、2026年市场规模达822亿和864亿美元。
原文链接
中泰证券研报指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仍处快速发展期,尽管短期受医保控费影响,但创新驱动的进口替代和全球化布局仍是长期趋势。预计多重负面影响正逐步释放,2025年第三季度有望迎来器械板块阶段性拐点。看好三大方向:国产企业在政策扶持下加速进口替代;全球化布局企业突破海外市场;以及AI医疗、脑机接口等新兴主题投资机会。
原文链接
2025年9月,被誉为“翻译界哈佛”的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MIIS)宣布将于2027年6月停招研究生,终止所有线下研究生项目及部分在线课程。财务赤字和AI翻译的崛起是主要原因,其年度亏损达2500万美元,全日制学生人数降至440人。微软研究显示,翻译职业在AI冲击下高居“易被取代”榜首。尽管AI翻译技术已实现毫秒级延迟和多语种实时对话,但在专业术语管理等领域仍需人工介入。业内人士感叹,AI正深刻改变行业生态,但专业能力仍是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原文链接
2025年9月1日,高盛将寒武纪目标价上调至2104元,此前8月24日已从1223元调至1835元。寒武纪(688256.SH)因AI芯片国产替代需求暴涨,上半年收入增长43倍,净利润达10.38亿元,首次半年度盈利。8月28日股价最高触及1587.91元,单月涨幅134%,超越茅台,市值突破6200亿元。动态市盈率超400倍,滚动市盈率达5000倍。高盛预测,寒武纪未来需实现近10倍业绩增速以消化高估值,但客户集中、产品迭代及竞争压力仍存风险。国产算力需求推动寒武纪崛起,字节跳动是其最大客户,预计采购额达800亿。然而,国产芯片生态短板与国际巨头竞争仍是挑战。
原文链接
2025年8月,HBM(高带宽存储芯片)技术成为AI算力竞争的核心。中国加速HBM国产替代,从原预计与全球领先水平相差8年缩短至4年左右。长鑫存储已量产HBM2,计划年底完成HBM3验证,并于2027年量产HBM3E。与此同时,SK海力士、三星和美光正迈向HBM4,英伟达则开始自行设计HBM基础裸片,预计2027年量产,推动定制化与架构融合创新。中国厂商在技术上快速追赶,但仍面临设备国产化率低等挑战。此外,英伟达布局HBM5时代,提交了“存储近计算”专利,预计2029年推出。随着AI模型对存储需求激增,HBM的突破将决定未来AI芯片领域的竞争格局。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