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10月18日,在全球财富管理论坛·2025上海苏河湾大会上,亚投行行长金立群指出,生成式AI将深远影响工作方式、工厂运营及价值分配模式,其效果可能超出最大胆预期。研究表明,AI应用较高的国家,每年可提升劳动生产率0.4-1.3个百分点。他提到,依赖AI和机器人的未来将模糊劳动力与资本的界限,机器人可全天候工作,这对过去依赖人口红利的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可能导致制造业向发达国家回流。
原文链接
福特汽车CEO吉姆·法利警告,美国人工智能发展面临严重劳动力短缺危机。他表示,若缺乏支撑AI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人才,美国将无法实现其AI目标。预计到2033年,AI市场规模将达4.8万亿美元,但数据中心、制造设施等相关岗位缺人严重。目前,美国短缺60万名工厂工人和50万名建筑工人,未来三年还需40万名汽车技术人员。分析师认为,问题源于劳动力老龄化与移民政策限制。法利呼吁加强职业培训、学徒机会及政策调整,并强调‘基础经济领域’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意义。德勤报告显示,超半数数据中心高管视技术人才短缺为核心挑战。全球计算型数据中心资本支出预计到2030年将达6.7万亿美元,凸显行业需求飙升与用工困境的矛盾。
原文链接
财联社9月16日电,全球首个AI Agent交易市场MuleRun(译名“骡子快跑”)于9月16日正式上线,面向所有用户开放。这是全球首个AI数字劳动力市场(AI worker marketplace),标志着AI技术在商业化应用中的又一重要进展。该平台的推出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劳动力交易平台,进一步推动了AI技术与实际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
原文链接
2025年9月9日,高盛最新报告显示,尽管AI投资持续加速,但美国大公司AI采用率增长放缓。第三季度AI采用率为9.7%,略高于第二季度的9.2%。金融和房地产行业AI采用增幅最大,而教育服务行业下降。广播和出版行业预计未来六个月AI采用增幅最高。研究显示,95%组织未从AI投资中获得回报,OpenAI CEO也指出投资者可能过于乐观。高盛预计,全面采用AI可能导致美国6%-7%员工被取代,科技、设计及客户服务领域已出现岗位替代现象。美股AI概念股近期显降温迹象,AI基础设施的高额投入需尽快显现回报,否则或影响‘科技七巨头’股票估值。
原文链接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Jan Hatzius指出,AI正显著重塑美国劳动力市场,年轻科技从业者受影响最严重。自2024年初以来,20至30岁科技行业人群失业率上升近3个百分点,是全美平均增幅的四倍以上。科技行业就业份额在2022年11月(ChatGPT发布时)达到顶峰后开始下降。Hatzius预计,未来十年将有6%到7%的美国工作岗位被生成式AI取代,失业率增幅高峰或控制在0.5个百分点左右,因被取代劳动力将转移至其他行业。Anthropic CEO此前警告,未来五年内AI可能淘汰50%的初级白领岗位。
原文链接
7月23日,因劳动力短缺,日本零售业加速引入AI技术。全家便利商店于今年6月在约500家门店采用AI系统,通过分析过去一年的销售额、客流量和天气数据,为门店生成采购清单。该系统将下单时间缩短一半,缺货率降低约4%。全家表示,未来可能进一步推广这一技术。此举旨在提高工作效率,缓解人力不足问题,同时优化库存管理。
原文链接
7月23日,据日本NHK World报道,为应对劳动力短缺问题,日本零售商店正积极引入AI技术处理订单和管理库存。连锁便利店“全家”于6月在约500家门店部署AI系统,通过分析过去一年的销售额、客流量及天气数据生成采购清单,主要用于面包、三明治等商品的进货。该系统将下单时间缩短一半,缺货率降低4%,未来可能推广至更多门店。全家营销负责人高桥博表示,AI能快速处理大量数据,优化采购效率,提升盈利能力。此外,日本零售巨头永旺也采用类似技术,用于计算便当和生鲜食品的折扣幅度,以减少浪费并提高运营效率。
原文链接
7月8日,Figure创始人兼CEO Brett Adcock在与Gemini开发者关系负责人Logan Kilpatrick等的对话中表示,未来四年内将部署10万台人形机器人,改变劳动力市场。Adcock称,最新设计的机器人成本降低约90%,并将在新工厂实现年产10万台的能力。他认为,当前机器人领域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硬件可靠性和神经网络技术的突破,电动系统取代液压系统使人形机器人更安全高效。Figure的通用型机器人平台已能在物流、制造、医疗等领域稳定执行任务,无需人工干预。他预测,人形机器人将在有生之年超越人类在多数工作上的表现,使工作成为一种选择,并可能重新定义经济产出方式,推动全球GDP增长。
原文链接
近日,估值15亿美元的AI初创公司Builder.ai宣布破产,曾获亚马逊和微软巨额投资却未能交付项目。该公司声称通过AI帮助普通人制作软件,但实际上大部分工作由廉价的印度程序员完成,代码质量差且无法正常使用。其创始人以AI编程为噱头,实际是外包模式,压榨印度程序员工资。Builder.ai本质是融资工具,未真正投入技术改进,最终欠下巨款。此案例揭示了AI编程领域的乱象,类似现象在科技巨头中也存在,如亚马逊、谷歌、IBM等将业务外包给印度,以低成本换取服务。印度程序员薪资仅为美国同行的7%,中国同行的32%。这种趋势正影响美国高科技产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原文链接
标题:如果AI能创造足够资源,工作还是必须的吗?
我们基于AI暴露度指标,分析了2018年1月至2024年5月的125万条招聘数据,得出各职业的AI大语言模型暴露度。
结果显示,暴露度高的职业多为程序性强的白领工作,如会计、编辑等,而暴露度低的职业多为蓝领服务类工作,如清洁工、厨师等。这表明AI大语...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