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年9月3日,OpenAI宣布以约11亿美元全股票交易收购产品实验平台Statsig,其创始人Vijaye Raji将担任OpenAI应用部门首席技术官。此次收购旨在加强OpenAI的产品化能力,应对谷歌“nano banana”项目带来的竞争压力。Statsig提供A/B测试、功能开关和实时决策系统等工具,帮助快速验证和优化产品。OpenAI希望通过整合Statsig,提升ChatGPT等功能迭代速度,并在人工智能行业从“模型参数竞赛”转向“产品体验竞赛”的关键阶段占据优势。这一举动标志着行业竞争焦点的重大转变。
原文链接
2025年8月,OpenAI发布GPT-5,但未能实现革命性突破,引发市场失望情绪。尽管被视为通往通用人工智能(AGI)的重要一步,GPT-5表现未达预期,暴露出‘规模定律’瓶颈与数据、算力限制。行业竞争加剧,Google、Anthropic等对手缩小差距。技术放缓引发对‘AI寒冬’的担忧,但资本市场热情不减,投资者转向关注AI商业应用价值。ChatGPT年收入达120亿美元,推动OpenAI估值飙升。专家认为,AI发展重心正从AGI转向产品化落地,多模态模型或成未来方向。
原文链接
标题:GPT-5不是技术新范式,而是OpenAI加速产品化的战略拐点
如何评价OpenAI,决定了如何评价GPT-5。如果将OpenAI视为拥有10亿月活用户的大众产品公司,GPT-5是ChatGPT的一次重要升级。Routing能力的加入首次统一了产品线,类似Apple专注单一iPhone产品...
原文链接
如何设计一个大模型产品?
一、OpenAI的产品化探索
传统自然语言处理:理解语句结构和语义,依赖人的先验知识。任务如文本摘要、情感分析基于此展开。
推理能力的提升:以GPT-4为代表,模型具备推理能力,实现自然语言理解的重大突破。然而,产品化初期,OpenAI的产品(如ChatGPT和GPTs)...
原文链接
猿力科技于7月4日亮相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4)上海站,其自主研发的教育大模型产品全面落地。展示了“全家桶”教育服务,包括飞象星球、猿编程、小猿学练机和AI出海产品CheckMath、LeapMath。大模型技术覆盖家庭教育和教育机构的多种场景,如对话辅导、口语陪练、作业批改等。飞象星球的AI写作伙伴和“探秘人工智能”课程已在多所学校实施,而猿编程的AI-Agent助力青少年编程教育。海豚AI学的AI答疑和超时空对话功能也备受关注。小猿学练机的AI伴读和百科大模型受到消费者喜爱,销量领先。作为中国首个全方位实现大模型落地的教育科技企业,猿力科技展示了其在推动全球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创新方面的决心。
原文链接
全球AI大模型面临商业化挑战,如何赚钱成为首要问题。无论是中美,科技巨头与新兴公司纷纷加速大模型产品化,尝试通过全模态交互(如GPT-4和Project Astra)、类ChatGPT应用和拟人化设计吸引用户。OpenAI的GPT-4注重互动体验,向视频通话模式靠拢,预示全能AI产品的趋势。众多公司聚焦在聊天对话应用上,但盈利模式模糊,面临用户粘性与收费难题。大模型拟人化可能成为下一个重点,如豆包的角色扮演功能。当前,大模型产品化仍处于技术与市场探索阶段,盈利与创新共舞,期待未来突破。
原文链接
标题:英伟达超越苹果:AI产品化潜力待释放
一个知名苹果投资者曾错失英伟达,如今英伟达市值增长显著。AI时代,技术公司如英伟达和纯技术公司(如OpenAI)曾引发热潮,但真正的爆发点通常在产品化的AI公司,如苹果和特斯拉。高通因推动AI技术进入PC市场而受关注。
英伟达超越苹果的信号表明,AI工具和...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