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10月19日,高盛报告显示,AI投资不仅未过热,还具备可持续性,因AI将提升美国劳动生产率15%。高盛认为当前AI投资占GDP比重不到1%,远低于历史技术周期的2-5%。同时,小摩报告指出,与AI相关的30只股票已为美国家庭带来5万亿美元财富,推动年化家庭消费增长1800亿美元。然而,若这些股票市值下跌10%,将导致2.7万亿美元财富蒸发,减少900亿美元消费。AI算力需求持续增长,支撑行业前景看好。
原文链接
2025年10月,AI产业资本竞赛加剧。OpenAI与AMD达成数百亿美元合作协议,计划部署6吉瓦GPU,并于2026年开始使用AMD Instinct MI450 GPU;同时与博通合作开发定制芯片。高盛认为AI尚未形成泡沫,因盈利增长强劲、估值未达互联网泡沫峰值、科技公司杠杆率低。但Praetorian Capital创始人Kuppys Korner警告,数据中心折旧快、收入需求高,行业可能面临收支缺口,类似历史基建泡沫风险。桥水基金达里奥坦言有泡沫迹象,但不建议做空科技巨头。
原文链接
2025年10月,OpenAI主导与博通等科技巨头达成巨额AI芯片订单,并计划大规模建设AI基础设施。合作推动相关公司市值飙升,如Oracle股价涨36%,AMD单日暴涨700亿美元。这些订单标志着AI投资进入2.0阶段,企业从基于利润表的投资转向依赖债务融资的高风险‘豪赌’。OpenAI正通过协调各方资源打造统一AI生态,出售通往‘AI方舟’的船票。然而,这种激进投入潜藏风险,若AI收益不达预期可能引发‘价值毁灭’。当前AI行业正加速发展,尽管边际成本较高,但参与者认为这是实现AI普及的必经之路。正如Sam Altman所言,只有共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才能迎接人工超级智能(ASI)时代。
原文链接
2025年10月14日,华尔街分析师警告称,AI投资热潮可能引发科技巨头‘一损俱损’的风险。英伟达近期向OpenAI投资至多1,000亿美元,并与CoreWeave达成63亿美元交易,还向xAI注资20亿美元。类似交易凸显AI基础设施供应商与其客户间的深度绑定,但也增加了泡沫风险。专家指出,这种‘循环动态’可能导致需求虚高,并将公司命运紧密交织,任何一家受挫都会波及整个生态系统。此外,分析人士担忧行业过于依赖尚未盈利的OpenAI,若其收入不及预期,后果严重。历史表明,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破裂时,类似‘供应商融资’加剧了市场崩溃。伯恩斯坦分析师更直言,OpenAI成败或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原文链接
10月8日,OpenAI因在AI领域的巨额投资引发关注,其投资计划累计高达1万亿美元,包括星际之门计划及对甲骨文、NVIDIA、AMD等公司的循环投资。尽管公司仍处亏损状态,但其投资已占美国GDP增量的40%。针对外界质疑AI投资泡沫化,AMD CEO苏姿丰予以否认,称这是狭隘的观点,并强调AI技术将深刻改变世界。她指出,AI发展尚处初期,未来10年将迎来超级周期,为金融、医疗和科研等领域带来变革性影响。苏姿丰认为,善用AI可加速药物研发、早期诊断疾病,从而在个人层面实现实质性突破。
原文链接
10月8日,英伟达宣布将向埃隆·马斯克旗下AI公司xAI投资约20亿美元,参与其总额达200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黄仁勋在CNBC采访中表示对投资感到高兴,并称唯一遗憾是‘没有投更多’。过去一个月,英伟达还向OpenAI投资至多1000亿美元,并收购了价值50亿美元的英特尔股票。这些投资均围绕AI领域展开,采用类似模式:通过设立SPV购买GPU租赁给被投资方,同时与甲骨文等合作构建云计算服务。英伟达无需自建数据中心即可从硬件销售和云服务中获取持续收入,推动多方共赢。截至目前,英伟达已投资OpenAI、xAI、Mistral等头部AI公司及英特尔、CoreWeave等硬件/云计算企业,利用资本优势巩固其AI算力帝国地位。
原文链接
9月29日,智策领航宣布完成天使+轮战略融资,由徐汇资本领投。资金将用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产品升级及市场拓展,累计融资额达数千万元。智策领航成立于2024年,核心团队来自清华大学及头部科技金融企业,致力于推动AI驱动的金融投资普惠化。其产品「财搭子」定位大众投资者的AI伙伴,提供研报分析、走势预测等功能,助力用户实现专业级投资决策。上线以来,「财搭子」因智能研报与社区体验快速增长,成为金融AI领域潜力创新产品。公司表示,将持续打造可信、普惠的AI金融解决方案,构建开放可持续的创新生态。
原文链接
9月15日,OpenAI董事长Bret Taylor承认当前处于‘人工智能泡沫’中,但认为这并不值得过度担忧。他将现状与90年代末互联网泡沫对比,称尽管许多人可能损失惨重,但AI终将创造巨大经济价值。此前,OpenAI CEO Sam Altman也指出AI市场存在泡沫,并警告投资者对AI的过度兴奋可能导致风险。麻省理工研究显示,95%的组织在AI投资上未获回报。Grindrr CEO George Arison进一步警示,风投对AI的狂热或导致‘伟大的公司’被摧毁,但他强调泡沫是风险投资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虽有失败者,也会有极成功的公司出现。
原文链接
2025年9月9日,高盛最新报告显示,尽管AI投资持续加速,但美国大公司AI采用率增长放缓。第三季度AI采用率为9.7%,略高于第二季度的9.2%。金融和房地产行业AI采用增幅最大,而教育服务行业下降。广播和出版行业预计未来六个月AI采用增幅最高。研究显示,95%组织未从AI投资中获得回报,OpenAI CEO也指出投资者可能过于乐观。高盛预计,全面采用AI可能导致美国6%-7%员工被取代,科技、设计及客户服务领域已出现岗位替代现象。美股AI概念股近期显降温迹象,AI基础设施的高额投入需尽快显现回报,否则或影响‘科技七巨头’股票估值。
原文链接
在上海宝格丽酒店,天际资本创始合伙人张倩刚结束一场与创业者的深度对话,当晚便要赶赴苏州继续行程。此次跨国出差,她一天内辗转香港、上海、苏州三地,紧凑的日程恰如AI创投领域的快节奏。
尽管行程繁忙,张倩依旧保持精致与专业,身着红色衬衫搭配笔挺西装,妆容一丝不苟。面对全球VC行业的深刻变革,她指出,AI...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