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8月25日,人工智能(AI)主题基金迎来显著反弹,近期表现突出。此前6、7月间,医药赛道涌现“翻倍基”,而AI板块基金表现低迷,甚至遭遇明显赎回。然而市场主题切换后,AI基金迅速崛起。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4日,权益类基金近3个月收益排名前20的产品均来自AI算力板块,回报率超70%,最高达111%。这些产品大多在6、7月仍处于年内亏损状态,如今成功逆袭,基金经理也从冷板凳走向市场C位。(财联社)
原文链接
2025年下半年,保险资管业投资者信心调查显示,险资对债券市场和A股市场的信心显著回升。调查显示,超半数保险资管机构及保险公司对下半年债券市场持较乐观看法,同时逾五成机构对A股市场预期积极,并认为其将震荡上行。投资领域方面,人工智能、创新医药、红利资产、新质生产力及高分红高股息成为险资重点关注方向。该调查由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揭示了行业对未来市场的看好趋势与布局重点。(财联社8月23日电)
原文链接
8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北京调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强调加大科技供给和政策支持,推动产业提质升级。他先后考察昌平实验室、百济神州及北京飞镖国际创新中心,指出要锚定国际前沿,强化科研攻关,培养高端人才,提升企业创新力与竞争力。李强还主持召开座谈会,强调加强原始创新与核心技术攻关,运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并优化药品审评审批与集采机制。他特别提到促进中医药现代化,深化基础理论研究,推进产业化发展。尹力、吴政隆参加调研。
原文链接
2025年,医药行业正迎来AI驱动的深刻变革。中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达9793家,占工业比重1.91%,并积极利用数智化推动转型。金赛药业、双鹤润创等企业通过AI赋能研发、优化运营,显著提升效率。例如,双鹤润创借助AI技术将眼科药物研发周期缩短6个月,而浪潮云帆智能体使专利分析效率提升至每周千余篇。天士力则开发了“数智本草”大模型,助力中医药全链条研发辅助。医药AI应用聚焦于研发攻坚、经验赋能及医院场景落地,目标是实现精准化、高效化转型。到2027年,数字技术将深度赋能医药全产业链,2030年规模以上药企将全面完成数字化转型。
原文链接
8月7日,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在南京调研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并督办人大代表建议。他强调,要搭建平台、健全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信长星指出,生物医药是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需精准把握产业特点,统筹国内外资源,加强与科研团队合作,关注人工智能对药物研发的变革作用。他还提出省市联动、协同发力,结合高新区、高校协同创新及全产业链开放试点,丰富科技金融产品,抓好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营造活力创新生态,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原文链接
2025年8月4日,上海市发布《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 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措施》,自8月1日起施行。措施明确支持企业参与‘探索者计划’,吸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企业加入,聚焦关键科学问题布局研究项目,并快速响应紧迫选题。同时,政府将通过多项举措强化企业科研主体地位,包括支持产学研合作、加大基础研究投入、设立公益基金等。企业基础研究投入达到一定标准可获财政补助,使用科学仪器设施享费用补贴,符合条件的基础研究支出可享税收优惠。措施有效期至2030年7月31日,旨在推动上海重点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原文链接
8月3日,多地医院发布新规严管医药代表入院行为。安徽、甘肃、重庆、浙江和湖北等省市的医院及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出台规定,查处医药代表与药企对医务人员的利益输送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家医院引入人工智能技术,用于监测和驱离医药产品经销人员。此举旨在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业秩序,防止不当商业行为干扰医疗环境。(财联社)
原文链接
7月25日,公募基金二季度报告披露完毕,贝莱德基金、富达基金、路博迈基金及摩根基金管理(中国)等外资机构持仓策略揭晓。部分绩优产品延续“科技+医药”核心配置,同时加仓高股息资产,形成“进攻+防御”均衡布局。展望未来,外资公募管理人表示将深耕人工智能、创新药和高股息资产领域,并通过灵活策略应对潜在风险,揭示A股市场结构性机会。
原文链接
7月4日,北京市发布《“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计划提出,到2027年构建形成“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与应用并举的产业生态体系,打造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应用高地和产业聚集区。北京将发挥人工智能技术策源、医疗资源优势及数据富集特点,推动前沿技术创新、数据流通及深度赋能应用,落地30个以上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并实现不少于20个创新药械研发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同时,深化人工智能在医疗服务、康养服务等不少于10个场景的应用,助力医药健康产业数智化升级。
原文链接
7月4日,北京市发布《“人工智能+医药健康”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加速人工智能在医药领域的应用。计划支持开发多任务药物研发模型,推动AI在分子生成、药效预测、临床试验等环节的应用,并建设智能化实验室。同时,聚焦个性化医疗,支持口腔、骨科等定制化植入耗材设计,研发AI辅助诊断和手术规划产品,提升影像设备与手术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此外,推动药企数智化转型,打造智能工厂标杆,促进垂类模型在研发、生产、流通等环节的深度应用。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