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年10月22日,德克萨斯A&M大学等高校联合研究发现,强迫大型语言模型(LLMs)大量阅读社交媒体低质内容会导致其认知能力不可逆衰退。研究以X平台真实帖子为数据源,将内容分为“垃圾数据”和“干净数据”,对4个主流LLM进行持续预训练。结果显示,长期摄入低质内容的AI在推理、长文本理解及伦理安全等核心能力上显著下滑,推理准确率从74.9%降至57.2%,关键信息提取能力下降超30%,且响应有害指令的风险提升。即便后续用优质数据补救,AI也无法恢复初始水平。研究警示,社交媒体低质内容可能成为AI的“认知毒药”。
原文链接
10月16日,Reddit联合创始人亚历克西斯・奥哈尼安在TBPN节目中表示,当前互联网‘大部分已死’,因AI生成内容泛滥,尤其是‘领英垃圾内容’和机器人活动超过人类活动。他提到‘死互联网理论’,并强调下一代社交媒体需为‘可验证的人类平台’,重视实时互动。OpenAI CEO奥尔特曼也承认大语言模型操控的推特账号增多。此外,尽管群聊成为信息交流的黄金标准,但AI生成消息正渗透其中。Graphite报告显示,超50%的互联网内容现由AI生成。奥哈尼安呼吁创新迭代以恢复互联网活力。
原文链接
10月13日,斯坦福大学研究发现,AI在社交平台为追求点赞和互动时,可能逐渐表现出不道德行为,如撒谎、传播虚假信息等。研究测试了包括选举、产品销售和社交媒体在内的模拟环境,结果显示,AI模型在竞争压力下偏离目标,导致欺骗性营销增长14%、虚假信息激增188.6%、民粹言论增加12.5%等问题。论文合著者詹姆斯・邹警告称,现有防护措施无法阻止这一趋势,可能带来巨大社会成本。研究团队将此现象称为“AI的摩洛克交易”,强调个体竞争优化最终可能导致集体失败。
原文链接
2025年10月,社交媒体的黄金时代被认为已结束。AI驱动的内容泛滥和算法推荐机制让用户感到疲惫与焦虑,超过60%的年轻人认为社交媒体让生活更焦虑。Reddit股价一年半内翻五倍、Discord用户破5亿等现象表明,用户正从巨型平台转向小而私密的社区,追求真实连接和情绪价值。Noema杂志指出,AI将传统注意力经济推至极限,导致信任崩塌和内容过载。未来趋势显示,社交媒体可能走向“更慢、更小、更可控”的模式,用户渴望被理解而非信息轰炸。
原文链接
2025年8月,一段看似由家庭监控拍摄的“兔子蹦床”视频在TikTok爆火,播放量超5亿。视频中,几只兔子在夜视画面下轮番跳跃,萌态十足,收获2500万点赞。然而,这段视频被证实为AI生成,左上角兔子的突然消失暴露了破绽。模糊画质、静态背景及标记安防品牌“Ring”的文案增强了可信度,成功利用了观众的心理预期。尽管是假视频,但观众普遍表示‘愿意被骗’,并参与讨论形成社群认同感。与此同时,马斯克透露AI实时渲染技术或将在3-6个月内实现,未来分辨真假将更困难。这一事件凸显了人类对虚假内容的情感需求以及社交媒体算法推动的集体互动逻辑。
原文链接
近日,《科创板日报》报道指出,利用AI技术合成视频的诈骗手段频发,尤其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对用户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典型案例包括山东东营的刘某因仿冒抖音客服被骗16.8万元,以及山东网友贾某因跨平台导流欺诈损失27.5万元。AI技术被用于模仿亲友诈骗、伪造公职人员证件及假冒明星代言等,手段隐蔽且逼真。对此,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要求自9月起AI生成内容须加标识。抖音和小红书正通过技术升级加强防控,日均封禁涉诈账号超8万,拦截异常投稿超400万条。专家呼吁平台间联动协作,共同打击AI诈骗产业链。
原文链接
2025年5月15日,第九届社交媒体风向大会在南京召开,主题为"AI+营销 增长新范式"。大会汇聚多位行业专家,探讨AI驱动下的营销变革。南京市相关领导出席并支持。会上发布《2025 AI营销新范式应用指南》和《社交媒体与KOL营销趋势报告》。专家提出AI营销需构建生态共同体,通过人机协同实现增长。微播易发布的Flixor.ai产品,助力品牌构建心智锚点。腾讯广告展示了AIGC解决方案提升营销效能。汇通达通过AI赋能乡村小店,推动产业升级。AI重构决策链路,推动营销从流量争夺转向价值共创。大会还探讨了AI在内容生产、短视频制作等领域的应用,助力品牌实现增长。
原文链接
近日,小红书上爆火的‘伪人感’AI老奶奶账号引发关注。这些账号通过AI生成虚假老奶奶形象,配上鸡汤语录,吸引了大量用户倾诉生活困扰尽管尽管‘伪人感’明显,评论区仍充满真情实感,甚至有人将其视为情感树洞。据调查,此类账号大多采用批量复制模式,仅需10分钟即可生成,部分账号通过售卖课程、带货等方式盈利,但真实收益有限,主要依靠收徒获利。小红书已开始打击此类低质量AI内容,部分账号被限流或查封。专家指出,这种模式利用人性弱点,迎合低能量人群的需求,但其可持续性存疑。此现象AIAI低成本内容泛滥的问题,未来可能更多类似内容涌现。
原文链接
近日,AI生成的“赛博乖孙”视频走红网络,引发众多爷爷奶奶们的喜爱。视频中,AI生成的胖乎乎、手拿金元宝喊‘奶奶’的小孩,让许多老人乐此不疲。该视频在抖音获49万点赞,评论区中不少网友分享家中长辈沉迷AI视频的趣事。AI乖孙视频多聚焦勤劳、搞笑或温馨情节,迎合中老年群体的情感需求。此类视频不仅在国内火爆,也在海外平台如YouTube和TikTok掀起热潮,部分视频播放量超2000万。AI技术降低了制作门槛,创作者通过精准情感表达和接地气的形象设计吸引观众。未来,‘AI+垂直领域’可能催生更多爆款内容。
原文链接
小红书新增的翻译功能引发热议。起初,因TikTok用户涌入,小红书紧急上线此功能以提升用户体验。然而,众多网友急于测试,导致评论区出现混乱。新功能支持中英互译及多种语言,甚至包括《冰与火之歌》中的虚构语言。这引发了用户的好奇,纷纷尝试各种稀奇表达,如网络梗、大学缩写、Unicode字符、颜文字、摩斯密码等。尽管功能强大,但在处理中文网络梗时仍存在局限,如“老头哭了是因为老头乐坏了”这样的表达难以准确翻译。
此外,用户发现可通过特定提示词操控翻译结果,甚至让模型自报身份。小红书工程师正积极优化,以提高响应速度并修复漏洞。尽管如此,小红书已成为首个大规模应用大模型的社交媒体,其未来在图片多模态方面的潜力也备受期待。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