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年9月,硅谷AI创业圈掀起极端奋斗潮,许多年轻创始人每周工作超90小时,甚至住进‘棺材房’式睡眠舱。他们放弃社交、娱乐,专注打造AI初创公司,资金紧张与竞争激烈使他们采取高强度生活方式。尽管资本投入降温,2023年AI创业融资总额下降至960亿美元,但创业者数量激增40.6%。为追逐财务自由和AI时代话语权,这些20多岁的年轻人用AI工具加速开发,同时承受巨大心理压力。有人认为,真正能走远的团队或许更需张弛有度,而非盲目内卷。
原文链接
2025年9月,旧金山硅谷的年轻人掀起AI创业狂潮。像28岁的Marty Kausas每周工作92小时,目标10年内打造百亿美元公司;23岁的Emily Yuan从斯坦福退学创办AI金融公司Corgi,生活几乎全与工作绑定。创业者们住‘棺材房’、吃预制餐,放弃社交与娱乐,专注于追逐万亿市值梦想。YCombinator孵化器数据显示,今年夏季项目收到2万份申请,AI浪潮让科技行业充满紧迫感。年轻创始人如18岁的Arlan Rakhmetzhanov甚至带着笔记本电脑随时随地工作,连投资人也为其疯狂。硅谷的AI淘金热正席卷全球,包括哈萨克斯坦等地的年轻人纷纷加入这场竞赛。
原文链接
8月10日前,被Cognition收购的Windsurf员工面临选择:接受996工作制或离职。Cognition CEO Scott Wu称构建软件工程未来需高强度投入,但这种制度被批评为“忠诚测试”。几周前,Windsurf曾接近以30亿美元被OpenAI收购,但因微软协议问题谈判破裂。随后,Google DeepMind以24亿美元挖走其CEO及40名核心员工,并获技术授权,剩余员工和资产由Cognition以2.5亿美元接手。业内人士认为,大厂绕过反垄断监管、高价挖核心团队的现象正快速蔓延,类似事件频发于AI初创公司。
原文链接
硅谷AI初创公司近期掀起“996”工作制热潮,员工被要求每周工作72小时以应对激烈的全球AI竞赛。多名创业者和高管表示,这种高强度工作模式已成为行业标配,甚至有企业提出更极端的“007”工作制。部分公司通过高薪与股权激励吸引员工接受996,但响应者寥寥。尽管一些人认为996是成功的代价,但也引发广泛争议,批评者称其透支员工生活并带来法律与健康风险。与此同时,部分网友呼吁抵制这种工作文化,强调Work-Life Balance的重要性。
原文链接
美国银行发布报告指出,当前人工智能(AI)的热潮仍处于早期阶段,与互联网产业在1996年的成长轨迹相似。正值AI领域投资情绪波动,市场对AI实现预期效率和生产力提升抱有疑虑。然而,报告强调不应仅关注AI最初面向消费者的用途,而应着眼于AI将带来的数千种新应用和企业机会。此次调查覆盖3000多家公司的...
原文链接
标题:美银视AI热潮为互联网1996年,强调其早期阶段与长期潜力。
美国银行在最新报告中指出,尽管AI领域质疑声渐起,但该热潮尚处于早期阶段,类比于互联网发展的1996年。美银分析师认为,AI的收入潜力虽被质疑,但与互联网初期相比,更关键的是其潜在的广泛应用及其引发的商业模式创新。报告指出,AI作...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