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10月24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在最新财报电话会上表示,Optimus机器人可能成为‘无限赚钱的秘密武器’,并称其未来将能执行顶级外科手术,推动医疗普及。他描绘了一个可持续富裕、消除贫困的世界愿景,但目前Optimus尚未展示手术能力,仅演示过功夫、捡鸡蛋等简单任务。据透露,特斯拉计划于2026年初推出Optimus 3.0,并将年产量提升至100万台。马斯克承认大规模生产极具挑战,并借此推动股东支持其高达1万亿美元的新薪酬方案。此次会议聚焦Optimus与Robotaxi,关于新车型的信息较少。
原文链接
9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上海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行动方案》,明确重点发展八大领域高端医疗器械产品。包括: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如正电子发射及X射线成像系统、微型家用超声设备;高端植入介入产品如可吸收血管支架、心功能辅助反搏系统;高端手术系统如腔镜手术机器人、柔性手术机器人;高端体外诊断设备与试剂如高通量测序仪、无创血糖检测系统;高端放射治疗设备如质子治疗系统、闪光放疗设备;高端康复治疗产品如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高端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如智能医学影像软件、医疗具身智能机器人;以及未来新型创新器械如微纳机器人、类脑智能等。该方案旨在推动高性能医疗器械研发与产业升级,助力上海成为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创新高地。
原文链接
当地时间周一,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宣布在一天内完成两例脑机接口芯片植入手术,创下新里程碑。8号和9号患者在刚过去的周末接受植入,术后恢复良好。Neuralink表示,这项技术未来有望帮助数百万人改善生活,例如让瘫痪者重新行走或痴呆患者恢复认知能力。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完成9例人体手术,计划2025年完成20至30例。今年5月,Neuralink的设备获FDA“突破性医疗设备”认证,用于帮助语言障碍患者恢复交流能力,并在最新融资后估值达90亿美元。脑机接口技术正被应用于ALS、脊髓损伤等疾病的治疗,未来可能解决焦虑、抑郁等问题。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9日,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发的智能机器人SRT-H成功自主完成一例胆囊切除手术,表现媲美资深外科医生。该手术在患者模型上进行,机器人展现了高精度和实时适应能力,能够应对突发状况并自我调整。这是手术机器人首次结合机械系统与类似人类的理解力,在非标准解剖条件下也表现稳定。研究发表于《科学·机器人》杂志,标志着从执行任务向理解手术的飞跃。机器人基于与ChatGPT类似的架构,支持语音指令与反馈学习。尽管操作时间略长,但成功率100%,结果堪比专业医生。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10日,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名为SRT-H的AI机器人系统,可自主完成复杂胆囊切除手术,准确率达100%。该系统通过“语言引导模仿学习”框架训练,利用外科医生在猪尸体上手术的视频数据,并在测试中成功完成八组猪胆囊与肝脏分离手术。尽管手术时间略长于人类医生,但其具备实时判断和适应能力,高度模拟了真实手术复杂场景。研究人员称,未来自主手术机器人有望缓解医生短缺问题并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目前,全球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接近100亿美元,主流系统如达芬奇仍需人工操控。研究获ARPA-H、NSF及NIH资助,下一步将推动临床应用。
原文链接
手术机器人市场正迎来新的突破,腔镜及骨科之外的细分领域开始崭露头角。2025年3月,包括唯迈医疗、卓业医疗、罗伯医疗在内的多家企业推出了经自然腔道、经皮穿刺等手术机器人新品。罗伯医疗的EndoFaster消化内镜手术机器人已获NMPA批准,解决ESD手术痛点;经呼吸道手术机器人也实现商业化应用,如强生Monarch机器人已辅助完成多种复杂术式。此外,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领域竞争激烈,联影、卓业医疗等企业纷纷推出创新产品,提升穿刺精度。血管介入、口腔种植、植发等专科手术机器人也逐步规模化应用,市场潜力巨大。据预测,国内经自然腔道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2026年将达1.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61%。
原文链接
1月2日,博鳌超级医院成功应用全球首个人工智能耳蜗植入系统,完成了多例SYNCHRONY 2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标志着人工耳蜗手术迈入智能化、精准化新阶段。该系统由OTOARM机械臂和OTODRIVE机械手组成,能以0.1毫米/秒的速度精准植入电极,保护耳蜗结构和残余听力。术前使用OTOPLAN软件进行自动精准测量,术中通过OTODRIVE和OTOARM系统及ECOCHG术中监测技术实现精准植入和实时评估,术后通过OTOPLAN优化频率输出,提升手术成功率和患者听力效果。
原文链接
在2024年神经外科协会(CNS)上,马斯克与协会主席卡勒西分享了Neuralink的愿景及脑机接口(BCI)技术的未来。他强调了解决带宽问题的重要性,认为人类与AI共生需要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当前人脑输出数据速率远低于计算机,因此需要植入物来提升带宽至每秒百万比特或更高。
Neuralink设备从...
原文链接
11月16日,国产腔镜手术机器人“图迈”在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成功完成一例远程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手术对象位于12000公里外的摩洛哥。此次手术由法国尼斯大学医院泌尿外科执业医生Youness Ahallal操作,通过微创机器人总部的远程指挥中心完成。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是中国首款获NMPA批准上市的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已于今年5月获得欧盟CE认证,具有裸眼3D高清视野及高自由度机械手腕,能提供真实手术体验。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手术仅需普通网络支持,无需5G网络。尽管欧美同类产品已具备类似功能,但其成本远高于图迈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目前,国产手术机器人已在欧美高端市场、北非、南美、中东、东南亚及俄语区实现商业化应用,展现出强劲的国际竞争力。
原文链接
【新闻摘要】
11月14日,美国科研团队研发出一款名为FastGlioma的人工智能模型,可在10秒内精准识别脑瘤手术后的残留肿瘤组织。该技术基于对超11000个手术样本及400万张显微图像的深度学习,能以92%的准确率在100秒内检测全分辨率图像中的肿瘤,低分辨率下则能在10秒内达到90%的准确率。传统手术中,因正常脑组织与肿瘤界限不清,常遗留肿瘤组织,引发多种并发症。FastGlioma有望大幅提高脑瘤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后续矫正手术成本。未来,研究者计划将此模型推广至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和头颈癌等多种癌症的诊断与治疗中,以期取得更广泛的应用效果。
#科技 #医疗 #AI #脑瘤手术 #FastGlioma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