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正在进行,教育部新增人工智能教育等29个专业,为考生提供多元选择。新专业紧跟国家战略与市场需求,但也伴随不确定性和风险。一方面,新专业毕业生可能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占据先机;另一方面,教学体系尚未成熟,首批学生可能面临就业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专家建议考生结合兴趣与就业前景规划未来,如通过实习了解行业需求。同时,职业培训机构推出的AI相关课程提供了短期职业路径,但质量参差不齐。考生需权衡本科教育的长期发展潜力与专科教育的实操优势,最终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理性选择。
原文链接
2025年高考结束后,1335万考生面临志愿填报难题。互联网大厂瞄准需求,推出免费的“AI志愿大模型”服务,通过输入分数、家庭背景、职业规划等信息,快速生成定制化推荐方案。相比动辄上万元且需排队的传统咨询服务,AI志愿填报因高效低价被考生和家长视为平替优选。然而,AI填报的火爆也伴随质疑声,其可靠性仍待验证。
原文链接
2025年高考结束后,AI志愿填报工具如豆包、元宝、夸克、百度等上线,但实测显示其仍存数据不准、政策解读偏差等问题。专家指出,AI在冲稳保志愿调剂建议上存在风险,且对复杂身份考生支持不足。尽管AI可快速生成志愿报告,但在个性化分析和政策理解方面仍无法取代人类专家。专家强调,志愿填报需综合规则、数据与个体情况判断,AI仅能作为辅助工具。随着AI普及,低水平报考机构或被淘汰,行业迎来洗牌。数据显示,2025年高考志愿付费市场规模预计达10.9亿元,AI工具将推动行业向更专业方向发展。
原文链接
6月19日,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发布《AI赋能教育:高考志愿填报工具使用指南》。该《指南》测评了夸克AI与志愿填报专家的专业水平,指出夸克AI在数据完整性、分析能力和决策水平上可媲美人类专家。研究团队对比了夸克AI生成的报告与30份市场购买的人工专家报告,发现两者在策略深度和个性化分析方面各有优势,但AI报告生成效率更高且支持实时修改。《指南》还提供了超过100个深度搜索提示语模版,帮助考生实现个性化信息检索。夸克AI的优势源于其基于专家经验训练的大模型及丰富的高考知识库。清华大学团队强调,AI应作为辅助工具而非替代品,人仍是决策的核心主体。
原文链接
近日,夸克发布2025年高考志愿填报产品,推出“高考深度搜索”、“志愿报告”、“智能选志愿”三大功能,依托自研高考志愿大模型和知识库,助力考生志愿填报。百度APP与QQ浏览器也在尝试通过AI技术辅助考生志愿填报。夸克的“志愿报告”功能可生成个性化志愿方案并详细解读,其搜索功能也升级为深度搜索,拆解问题精准解答。相比之下,QQ浏览器的AI高考通虽提供对话式筛选,但功能稍显模糊;百度APP则通过整合多个大模型及真人问答增强推荐能力。三家APP各有特色,但目前仍基于2024年数据推荐,未来功能更新值得关注。
原文链接
5月23日,腾讯QQ浏览器推出行业首个高考Agent AI高考通,基于腾讯混元大模型能力,为考生和家长提供一站式志愿填报服务。以往填志愿需查阅大量资料,如今通过AI高考通,可直接对话提问,快速获取权威解答。例如查询高校录取分数线或专业特色等常见问题,AI会调用官方数据并给出清晰结果。此外,高考成绩公布后,只需输入分数、选科等基本信息,即可获得冲、稳、保三档院校与专业推荐。用户还能结合个人偏好,定制专属志愿方案,极大简化填报流程。
原文链接
高考志愿填报成为热门话题,张雪峰的高价服务引发关注,背后是10亿级市场规模。线下高价真人辅导与AI低价服务竞争激烈。AI志愿填报通过数据分析帮助家长提高筛选效率,如常宇和林原所示,它提供了初步筛选和信息聚合,但最终决策仍需家长和考生本人。尽管AI不能替代人工填报,但能大幅降低费用,如搜狗输入法的“大学专业助手”等。技术进步使得信息更加透明,但个性化和情绪价值的满足仍依赖于人工服务。志愿填报本质上是个体化的过程,AI能在信息获取和决策支持上贡献力量,但家长的认知和情感因素不可或缺。未来,人机合作的趋势将让更多人受益于科技在志愿填报领域的应用。
原文链接
高考志愿填报期间,网红张雪峰的AI咨询产品热销,销售额超2亿。巨头如百度阿里等也涉足AI志愿填报,视其为战略价值领域。然而,AI志愿填报目前主要作为数据筛选工具,缺乏深度职业规划分析,定价较低,更多是用户寻求安心的服务。巨头看中的是AI搜索+大模型在未来可能带来的用户付费模式,而非单一产品盈利。百度、阿里等大厂通过AI产品布局流量池,预示着大模型商业化的新趋势。大模型产品的胜负关键可能在于如何将其融入现有产品,而非独立产品竞争,微信等社交平台的潜在应用也引发期待。
原文链接
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创新高,1353万考生背后催生了9成选择志愿填报服务的市场。人工和AI竞争激烈:传统公司提供工程化服务,AI大厂如百度、腾讯等利用AI技术加入,主打“AI能力加持”。张雪峰等人工咨询因其深度专业备受青睐,而AI如百度的“AI志愿助手”和腾讯的“新高考通”利用大数据提供智能建议。然而,AI在个性化分析上受限,仍存在信息准确性争议,被视为风险与收益并存的选择。家长们在时间和压力下倾向于寻求专业指导,但无论是人工还是AI,服务质量与结果的不确定性引发关注。
原文链接
#AI助力高考志愿填报# 高考改革后,考生志愿填报压力增大,催生了专业规划师市场,但行业准入门槛低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靠谱AI创始人刘建华推出AI志愿填报工具,利用大模型进行个性化推荐,以精准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多轮对话理解学生需求。尽管互联网巨头如百度、腾讯等也提供AI志愿辅助,教育博主娄雷提醒,考生和家长仍需理解基本概念,研究政策,结合自身情况做决策,AI仅作为辅助,报考决策需独立思考。AI技术简化了过程,但仍强调个体选择的重要性。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