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8月29日,阿里巴巴高管透露,公司正大规模投资人工智能和日常生活服务消费领域。过去一个季度,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和云基础设施上的资本支出达386亿元人民币,过去四个季度累计投入已超1000亿元,用于AI基础设施及产品研发。这一战略凸显其对技术驱动增长的重视,展现持续布局未来科技的决心。
原文链接
8月29日,华泰证券发布研报指出,“AI+”正在引发深刻变革,消费领域特别是智能硬件企业积极把握机遇。随着《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出台,相关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华泰证券提出两条投资主线:一是“AI+”硬件,看好AI眼镜、扫地机、全景相机、NAS及3C配件等领域;二是“AI+”基础设施,全民AI需求增长将推动算力基础设施投资。政策支持为“AI+消费”带来新机遇,建议关注相关领域动态。
原文链接
2025年8月27日,英伟达在2026财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公布总营收达467亿美元,超预期,各市场平台营收均环比增长。CEO黄仁勋强调AI驱动的新工业革命已开启,Blackwell平台表现亮眼,GB300进入全速量产,Rubin平台推进顺利。中国市场今年机遇规模预计达500亿美元,长期看好全球3万亿至4万亿美元AI基础设施市场。此外,网络业务营收创新高,达73亿美元,Spectrum X以太网技术需求强劲。公司预计第三季度营收为540亿美元,环比增长超70亿美元,主要由数据中心业务驱动。黄仁勋表示,AI推理型模型正推动算力需求实现数量级增长,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原文链接
英伟达CFO预计,到本世纪末,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支出将达3万亿至4万亿美元,显示AI领域巨大增长潜力。同时,今年主权人工智能业务收入有望突破200亿美元,进一步凸显行业快速发展趋势。这一预测表明,未来数年内,AI技术将持续成为全球投资热点。(财联社8月28日电)
原文链接
2025年8月,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在一场宴请美国AI记者的活动中直言,AI行业存在泡沫,但他同时认为AI是‘很久以来最重要的事情’。他警告称,部分公司估值过高、融资行为非理性,可能会导致严重损失。然而,他也乐观预测幸存者将重塑经济,而OpenAI将是其中之一。与此同时,有传言称OpenAI正计划以5000亿美元估值融资60亿美元。CFO萨拉·弗莱尔解释称,公司多元化客户基础和旺盛需求支撑了高估值,但她也承认若AI使用增长放缓,昂贵的数据中心可能成为负担。尽管如此,AI已拥有实际应用场景和收入来源,与互联网泡沫时期不同,这为行业提供了基本盘。未来,OpenAI或转型为AI基础设施提供商,进一步拓宽收入来源。
原文链接
8月22日消息,Meta与谷歌云签署了一份六年期、价值超100亿美元(约合717.96亿元人民币)的合同,聚焦AI基础设施领域。Meta此前主要依赖亚马逊AWS,同时使用微软Azure,此次合作使其成为全球三大云服务供应商的主要客户。谷歌云正努力追赶AWS和Azure,并面临甲骨文OCI的挑战,这笔交易为其AI基建提供重要支持。尽管Meta与谷歌在AI业务上存在竞争,但采购谷歌云算力比自建数据中心更高效。此合作凸显AI竞赛中算力资源的重要性。
原文链接
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 Group最新报告显示,全球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市场预计在2024至2029年间以15%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到2029年规模将达到631亿美元。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AI就绪容量加速部署,支持加速计算工作负载的需求超出预期。报告反映了数据中心领域对未来技术发展的高度重视与投入。
原文链接
标题:Agent热潮背后:为什么Data&AI数据基础设施才是AI时代的核心?
正文:
当Agent成为2025年AI的主流叙事,全球市场规模突破50亿美元时,企业纷纷布局Agent,希望抓住这一波生产力变革的机会。然而,许多企业在部署Agent后发现效果不及预期,问题的根源在于对AI基础设...
原文链接
8月12日,全国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国家数据局指导下,发布6项技术文件征求意见稿,包括《数据基础设施》3项和《可信数据空间》3项。文件要求算力设施提供计算资源的安全隔离机制,支持多元异构算力协同,并确保跨平台、跨层级、跨区域调度安全,防止算力劫持或滥用。同时,对计算任务需实施严格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及数据加密,保障任务安全与隐私。此次公开征求意见体现我国数据基础设施与可信数据空间建设的规范化推进,为行业技术发展提供指引。
原文链接
8月5日,央行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对5G、工业互联网、数据和算力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的中长期贷款支持。文件鼓励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简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制造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效率。同时,支持通过融资租赁、不动产信托投资基金及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