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今日上午在北京开幕,由工信部、交通运输部与北京市政府联合主办。为期三天的大会吸引约1000名海内外政产学研人士参会,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新趋势与新业态。大会以“汇智聚能 网联无限”为主题,设3场全体会议和3场特色会议,围绕政策、技术、安全、人工智能等方向展开深度探讨。工信部透露,还将组织系列活动深化国际合作。
原文链接
10月13日,杭州市市长姚高员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杭州市促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条例(草案)》及降低企业成本措施。会议强调,该条例对杭州打造全球人工智能创新高地和标杆城市意义重大,将通过全国首创的地方立法,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制度环境。同时,会议提出系统谋划配套措施,优化创新生态,制定补链强链行动方案,聚焦关键环节培育龙头企业,并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增强企业信心,营造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原文链接
9月2日,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长沙专题调研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与企业意见。他强调,要明确发展方向,发挥湖南特色优势,推动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文化、农业、医学等领域融合;明确发展重点,支持培育一批人工智能优势企业,布局未来应用场景,提升核心竞争力;明确发展目标,细化人工智能基础研究、产业发展、场景应用及人才培养等任务,确保安全、稳健、可持续发展。
原文链接
8月2日,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性和灵巧性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整体水平位居全球第一方阵。她指出,十年来,大会推动机器人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领域实现新突破,成为赋能千行百业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上,AI控制算法优化使国产机器人动作响应达毫秒级,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发展方面,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从2015年的7.0万套增至2024年的30.2万套,连续12年居全球首位,同时产量也由3.3万套升至55.6万套,稳居全球第一大生产国。
原文链接
粤港澳大湾区创业大赛将于8月在广州、珠海、深圳、香港、澳门等城市举行,持续至9月中下旬。大赛以“湾创未来 粤聚英才”为主题,设置5个赛道,精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与产业发展趋势。赛道涵盖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集成电路与低空经济、医药健康与生物制造、食品科技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与文化创意等领域,涉及AI技术、量子计算、新药研发、农业装备、银发经济等热点方向。此次大赛旨在汇聚英才,推动区域创新与产业升级。(央视新闻)
原文链接
《科创板日报》12日消息,南京在2025智能机器人发展大会上提出目标,计划到2027年使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并培育至少5家整机量产企业,努力成为全国领先的‘机器人之城’。具身机器人被定义为“有身体的AI”,具备感知环境和自主决策能力。南京将制定相关行动计划,推动软硬件产品研发创新,完善产业创新体系,同时强化场景示范应用,加速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澎湃新闻)
原文链接
6月4日下午,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在武汉东湖高新区调研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并为相关创新中心和产业联盟揭牌。他指出,人形机器人是科技竞争新高地和经济发展新引擎。湖北将聚焦技术研发与产业化,通过产学研用协同,推动‘大脑’‘肢体’‘整机’核心技术突破,同时结合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湖北计划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高性价比整机产品,加速应用场景落地。此外,政府承诺提供政策支持与资金引导,吸引更多资本参与,优化产业生态,目标是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研发创新基地。
原文链接
6月3日,工信部召开会议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赋能新型工业化。会议提出系统谋划,从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方面推进任务落实,优化产业生态环境。强调夯实基础,包括强化算力供给、布局大模型、提升装备智能化水平;塑造应用优势,推动大模型在制造业的应用,加快智能化升级;强化标准引领,统筹推进标准制定,发挥市场与政府作用;壮大生态,培育优势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建设开源社区;同时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强风险防控,推进技术攻关和伦理管理。
原文链接
中美竞逐人形机器人未来,中国计划拨款1400亿美元推动机器人及相关高技术领域发展,预计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达7万亿美元。近期,上海张江的智元机器人通过大量数据采集提升操作准确性,而特斯拉的“擎天柱”展示了跳舞及执行日常任务的能力,Figure AI计划未来四年产能达年产10万台。今年全球人形机器人生产中预计过半来自中国,国内相关企业融资超200亿元,国资基金规模超700亿元。尽管人形机器人在工业领域处于小规模试验阶段,但北京、上海等地积极布局产业基金和规划。技术瓶颈如数据采集成本高、算法生态薄弱等问题仍待解决,但专家认为其在工业和家庭场景的应用潜力巨大,未来或成人类助手而非替代者。
原文链接
5月27日,上海市发改委等多部门发布《上海市加快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方案提出,支持人工智能、智能传感、信息通信、脑机接口等技术在康复辅助器具领域的集成应用研究。鼓励相关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项目,研发护理机器人、康复机器人、仿生假肢等重点产品。目标至2027年,完成10项产业关键技术(产品)研发攻关,支持5项以上养老科技专项产品。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