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8月30日,国家数据局副局长夏冰在“算力聚势 智能未来”交流活动上表示,要深化算力应用赋能,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推动算力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他强调促进算力深度赋能AI+交通、医疗等实体领域,助力算力融入国计民生和千行百业,加速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为未来发展提供新动能。
原文链接
8月29日,阿里巴巴发布20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剔除已出售业务影响,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0%,净利润增长76%,超市场预期。即时零售业务取得阶段性成果。CEO吴泳铭表示,受强劲AI需求推动,云智能集团收入加速增长,AI收入占云外部商业化收入显著比例。未来,阿里巴巴将坚定投入大消费和AI+云两大战略重心,把握历史机遇,实现长期增长。
原文链接
8月28日下午,深圳市海洋发展局联合招商局港口集团、中集海工智能创新中心等企业,在2025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暨产业博览会上,发布“AI+海洋”行业应用场景。此次发布涵盖60项场景清单,涉及海洋执法、深海资源开发、港口航运、海洋高端装备、智能船舶、水下机器人等细分领域,覆盖海洋业务、产业及公共服务三大类。活动聚焦AI技术赋能海洋经济,助力深圳打造智能化海洋产业生态。(财联社)
原文链接
8月29日,华泰证券发布研报指出,“AI+”正在引发深刻变革,消费领域特别是智能硬件企业积极把握机遇。随着《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出台,相关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华泰证券提出两条投资主线:一是“AI+”硬件,看好AI眼镜、扫地机、全景相机、NAS及3C配件等领域;二是“AI+”基础设施,全民AI需求增长将推动算力基础设施投资。政策支持为“AI+消费”带来新机遇,建议关注相关领域动态。
原文链接
2025年8月28日,在上海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大会上,上海人工智能安全工作委员会正式揭牌成立。该委员会由上海市经信委指导,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与上海仪电(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商汤科技、阶跃星辰等多家AI与安全领域头部企业共同发起。委员会旨在推动“AI+安全”技术协同与治理创新,应对深度伪造、数据投毒等新型威胁,重塑产业防御范式,为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的融合发展提供支持。
原文链接
华泰证券研报显示,Meta Connect大会将于9月17日—18日举行,届时Meta或将发布多款新品,包括Celeste智能眼镜、第三代RayBan-Meta眼镜及Oakley运动款眼镜,并可能展示全新“元宇宙软件”,从硬件、交互和软件层面重新定义AI眼镜。今年以来,国内外厂商在AI/AR眼镜领域动作频频,小米、Rokid、雷鸟等已推出新品,谷歌、三星、苹果等头部企业规划逐步明朗。华泰证券看好AI模型能力提升下,眼镜作为Always-on交互入口的长期潜力,同时建议关注头部企业新品发布对产业链的短期催化效应。
原文链接
2025年8月26日,安博通发布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达4.29亿元,同比增长124%,人均产值156万元,营业成本下降29.62%。公司在“安全、算力、AI”战略方向取得显著进展,五款核心产品入选中国信通院“AI+网络安全产品能力图谱”。同时,安博通积极推进全球‘出海’战略,与多家国际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在创新领域,推出‘合规智能体’和‘安全检测智能体’等AI产品,并在零信任架构、数据安全、云安全等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
原文链接
8月22日,A股半导体和算力板块大涨,寒武纪20CM涨停,市值突破5200亿元。牛散章建平去年末重仓寒武纪,今年一季度加仓14%,单日浮盈或超12亿元。寒武纪去年四季度实现上市以来首次盈利,今年一季度营收暴增42倍。此外,章建平一季度布局多只“AI+”个股,包括海南华铁、奥飞数据、杭钢股份和中坚科技,合计持仓近60亿元。但其在二季度对部分个股大幅减仓,如杭钢股份减仓超82%。分析称,此轮行情背后是国产AI生态逐步完善及智能算力规模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将增长超40%。
原文链接
8月22日,蒙通智能宣布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A股上市公司智动力战略投资。融资将用于产品研发、团队扩建及生态落地。蒙通智能专注于“AI+AR”眼镜为核心的软硬件终端及空间AI交互平台开发,创始人张冒磊曾为金立手机核心成员,团队具备复合技术背景。公司计划下半年推出高质价比AI眼镜及新款“AIR眼镜”,解决漏光问题并拓宽应用场景。张冒磊表示,行业目前处于早期阶段,未来竞争将是生态系统之争,公司将构建以多元异构融合大模型和空间AI OS为核心的交互平台,推动技术落地与商业化。
原文链接
8月19日,上海市经信委等三部门联合发布《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加快机器人在电子信息、汽车、装备等重点行业的应用,特别是在重复性强、危险性高的场景中部署工业机器人,以提升生产效率与安全性。同时,推动智能机器人在装配、焊接、喷涂等环节规模化应用,并在钢铁、船舶等行业打造人机协同智能制造单元,实现复杂工序无人化。此外,上海将制定工业场景人形机器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检测方法,推动产品“持证上岗”,助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