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7月17日,在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上,上海开放计算研究院正式揭牌。该研究院正在筹备建设中,将与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和产业界合作,聚焦基于RISC-V的计算体系架构演进、高性能系统软件设计及AI相关技术攻关。重点研究领域包括大规模分布式系统、新一代AI硬件编程语言编译器以及场景驱动的垂直优化软件系统,并推动产业应用推广。同时,研究院将整合政府、产业、科研等资源,构建开源开放的科研创新与产业应用体系,助力上海及我国开放计算系统产业生态发展。(记者 郭辉)
原文链接
6月6日,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悟界”系列大模型,其中包括全球首个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悟界・Emu3”及脑科学多模态通用基础模型“悟界・见微 Brainμ”。Emu3作为去年10月发布的升级版,无需扩散模型或组合方法,仅通过下一个token预测,即可实现文本、图像、视频的统一理解与生成,标志着跨模态交互技术的重要突破。此外,“悟界・具身智能大模型”同步推出,涵盖悟界・RoboOS 2.0、悟界・RoboBrain 2.0以及悟界・OpenComplex2,进一步拓展了具身智能的应用场景。见微 Brainμ 则基于 Emu3架构,实现了脑信号与多种模态数据的多向映射,推动了神经科学研究的发展。
原文链接
今日,《科创板日报》报道,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悟界’系列大模型,其中包括全球首个原生多模态世界模型‘悟界·Emu3’及脑科学多模态通用基础模型‘悟界·见微Brainμ’。此外,研究院还推出了悟界·具身智能大模型,涵盖全球首个支持MCP的跨本体大小脑协作框架‘悟界·RoboOS 2.0’以及具身大脑大模型‘悟界·RoboBrain 2.0’。同时发布的还有悟界·OpenComplex2全原子微观生命模型。此次发布展示了多项前沿技术突破,引发广泛关注。(记者 黄心怡)
原文链接
今日,《科创板日报》报道,智源研究院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等机构推出新一代超长视频理解模型Video-XL-2。该模型突破性地提升了视频处理时长,可在单张显卡上高效处理长达万帧的视频输入,大幅拓展了应用场景。目前,模型权重已全面开源,面向社区开发者共享资源。这一技术进展标志着视频理解领域迈入新阶段,为学术研究及产业应用提供强大支持。
原文链接
财联社5月13日消息,2025数据智能大会计划于6月18日至19日在北京举办。届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将发布多项数智应用领域的行业标准,并重磅推出《智能体产业图谱》。此次大会聚焦数据智能领域前沿成果,为行业发展提供重要指引。
原文链接
5月9日,香港科技大学成立冯诺依曼研究院,致力于结合具身智能、生成式AI及先进超级运算等技术,推动跨学科合作与发展新质生产力。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开幕仪式上表示,特区政府计划通过‘AI+’战略将AI融入各行业,而该研究院有望成为探索新型AI应用与商业化模式的重要平台,助力香港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升级及AI技术进步。
原文链接
5月9日,香港科技大学成立冯诺依曼研究院,旨在通过具身智能、生成式AI及超级运算技术推动跨学科协作。研究院以“电脑之父”冯·诺依曼命名,将聚焦五大AI领域:多模态AI系统、逻辑推理、机器人智能、3D理解生成及医疗保健革新。研究院由港科大教授贾佳亚领导,目标是构建完整AI生态系统,促进产学研合作。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称,AI战略将融入各行业,助力创科生态发展。研究院还将培养超100名博士生,并开展面向中学生的AI教育计划。
原文链接
3月31日,复旦大学可信具身智能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该研究院由复旦大学于2025年1月设立,旨在推动具身智能领域的前沿研究。研究院聚焦于具身智能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突破及成果转化,涉及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学等多个学科。其目标是开发具备自主探索和持续进化能力的智能体,并确保其符合人类价值观,助力未来人机协作与智能社会发展。研究院的重点研究方向涵盖基础模型、数据引擎、具身交互、本体研制及可信机制等领域。
原文链接
3月29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未来人工智能先锋论坛’上,智源研究院正式发布首个跨本体具身大小脑协作框架RoboOS及开源具身大脑RoboBrain。该成果能够实现跨场景多任务的轻量化快速部署,并支持跨本体协作,助力从单机智能向群体智能的升级转型。这一技术突破为构建具身智能开源统一生态提供了底层支撑,进一步加速了应用场景落地。
原文链接
智源研究院发布2025十大AI技术趋势
智源研究院公布十项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趋势,解析科技演变路径,预判未来发展方向,揭示关键驱动力。其中包括AI for Science推动科研范式变革以及具身大小脑与本体的协同进化等。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