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标题:生成式AI如何改变移动通信?
生成式AI(GenAI)正引领新一轮技术浪潮,为移动通信行业注入全新活力。以AIGC大模型为基础的生成式AI应用,如DeepSeek、豆包等,不仅能提供知识问答、语音助手等功能,还通过高度个性化和实时交互的体验吸引用户。这些应用改变了传统应用被动吸引用户的模式...
原文链接
8月20日,智谱发布AutoGLM 2.0,由国产模型GLM-4.5驱动,定位为全球首个手机Agent。该智能体可在云端执行多样化任务,无需占用本地资源,支持跨APP协同操作,涵盖生活助手和办公场景。内测显示,其能快速完成租房搜索、多任务指令及复杂行业报告生成等操作。智谱负责人表示,AutoGLM 2.0实现了从对话到行动的飞跃,重新定义人机交互方式,并可扩展至AI眼镜等硬件设备。业内专家认为,此次发布旨在改变智能手机以APP为核心的操作范式,推动“意图驱动”交互模式,抢占手机屏幕上的“入口级流量”。未来,智谱计划通过开发者生态与手机厂商合作,进一步拓展商业版图。
原文链接
2025年,AI吃播在国内外短视频平台迅速走红,成为流量密码。这类视频通过AI技术合成,展示如吃钻石披萨、切Hello Kitty蛋糕等超现实内容,吸引大量观众,部分创作者几天内涨粉数十万。例如,抖音博主@慢一点AI两个月涨粉6.5万,TikTok博主leilanikovac的熔浆视频点赞超81万。创作者通过平台流量激励、商品橱窗及售卖AI提示词等方式变现,提示词售价高达9.9美元。快手旗下AI工具“可灵”季度收入超1.5亿元,用户规模突破4500万,70%收入来自专业用户。AI吃播凭借放松解压的特点满足观众需求,同时推动短视频平台及AI工具商业化,形成完整生态链。
原文链接
自2024年5月谷歌推出AI Overviews功能以来,全球新闻网站流量骤降,月访问量从23亿跌至17亿,一年损失6亿访问量。国内五大新闻平台流量也下跌26.1%,用户规模和使用率同步下滑。AI平台流量则暴涨754%,形成鲜明对比。内容创作者生计受威胁,部分博主与机构采取法律行动,如《纽约时报》起诉OpenAI索赔数十亿美元。然而,版权维权与合作并存,传统媒体在AI时代面临两难选择。尽管AI带来效率提升潜力,但明确规则与分成机制仍是关键。
原文链接
2025年上半年,AI搜索领域掀起流量争夺战,夸克与元宝成为主角。夸克每月广告投放破亿,6月峰值超6亿元;元宝6月、7月投放均超10亿元。此前Kimi和豆包主导市场,但Kimi投放额大幅下滑,豆包未参与6月高考志愿填报激战。行业格局尚未稳定,除头部玩家外,小红书、知乎等也推出AI搜索功能。AI搜索逐渐从传统信息入口转向直接交付结果的“超级Agent”,百度、360等纷纷升级产品。然而,国内AI搜索商业化路径尚不清晰,盈利模式仍依赖传统订阅或广告收入。谷歌搜索收入Q2创新高,达542亿美元,未来中国厂商能否复制其成功仍是未知数。
原文链接
谷歌搜索部门负责人Liz Reid于8月7日发表博客称,尽管有报道称AI搜索功能导致网站流量下滑,但数据显示点击量总体保持稳定。部分网站点击量上升,而另一些则下降。她反驳了皮尤研究中心和《华尔街日报》等第三方报告,认为其方法论存在缺陷。Reid指出,论坛、视频、播客等拥有‘真实声音’的网站受益最多,用户更倾向访问深度内容。谷歌每天仍向网站发送数十亿次点击,AI生成摘要虽减少部分链接点击,但提升用户停留时长。谷歌正测试由AI策划的新搜索结果页面,并计划未来进行更大规模革新。
原文链接
7月17日,OpenAI发布ChatGPT Agent,正式进军通用AI Agent领域。外界认为此举意在抢占下一代互联网“万亿流量入口”。ChatGPT Agent结合Deep Research和Operator两大工具,打通“搜索与执行”功能,能完成电商订购、信息查找及PPT生成等任务。但其基于浏览器的技术路线速度较慢,完成任务需数十分钟。目前通用Agent赛道竞争激烈,技术路线包括浏览器为主派(如OpenAI)、虚拟机+浏览器派(如Manus)、大模型+虚拟机派(如GensPark)以及工作流集成派(如Pokee)。尽管OpenAI入局,创业公司仍有机会通过差异化生存。未来,“幽灵光标”或成互联网访问主力,流量入口将被重塑,广告生态也将颠覆。同日数据显示,ChatGPT日均指令达25亿条,占谷歌年搜索量的18%,新流量入口之战已然打响。
原文链接
7月17日,OpenAI发布ChatGPT Agent,正式进军通用AI Agent领域。这一产品结合Deep Research和Operator两大工具,打通“搜索与执行”功能,可完成购物、设计、信息查找等任务。尽管外界认为此举可能是为应对GPT-5发布前的市场占位,但通用AI Agent被视为下一代互联网的“万亿流量入口”。目前,该领域已形成四大技术流派:浏览器为主派(如OpenAI)、虚拟机+浏览器派(如Manus)、大模型+虚拟机派(如GensPark)及工作流集成派(如Pokee)。各流派在通用性与效率间权衡,未来或将重塑流量入口和广告生态。同日数据显示,ChatGPT每日指令量达25亿条,接近谷歌年搜索量的18%,标志着新流量之战全面开启。
原文链接
2025年7月3日,IT之家报道,新闻出版业正面临AI技术冲击。尽管ChatGPT为新闻网站带来的引荐流量从2024年1月的不足100万次增至2025年的超2500万次,但未能弥补自然流量的大幅下滑。自谷歌2024年5月推出AI搜索功能后,新闻网站点击率从56%降至2025年5月的近69%,自然流量从峰值超23亿次降至不到17亿次。部分网站如路透社、纽约邮报表现较好,但《纽约时报》增长较慢。此外,ChatGPT用户量显著增加,其应用程序用户半年内翻倍,网站访问量增长52%。面对危机,谷歌推出Offerwall服务,帮助出版商探索微支付等新货币化方式,但行业裁员和关停现象普遍。OpenAI CEO坦言,AI或导致某些领域岗位消失。
原文链接
标题:3小时,蒸发200万:AI应用的挑战与反思
之前参与了一个典型的流量运营项目,目标是通过短视频、文档等内容在不同平台获取流量。这涉及广告投放和自然流量,其中自然流的核心是利用AI生成爆文。例如,一家化妆品公司会在小红书上创建100个账号,每天生成100篇文章,以覆盖更多潜在用户。
流量获取...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