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年7月9日,美的集团副总裁王建国在“轻工业百强企业新质发展产业大会”上透露,未来三年将投入500亿元以上研发基金,重点布局AI大模型、新能源、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美的计划强化科技护城河,推动全球化和高端化战略,目标包括2025年COLMO零售额突破200亿元,并新增300家高端品牌门店。此外,美的将进一步提升海外本地制造率至70%以上,北美、欧洲自有品牌占比提升50%,海外营收占比超50%。数据显示,美的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278.39亿元,同比增长20.49%,净利润124.22亿元,增长38.02%,研发投入达43亿元,全面推动AI与工业机器人融合及家电机器人化进程。
原文链接
6月30日,北京GPU企业摩尔线程和上海沐曦集成电路的科创板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标志着国产GPU赛道进入新阶段。两家公司均面临高研发投入和持续亏损,但营收逐年增长。沐曦拟募资39亿元,摩尔线程拟募资80亿元,研发投入分别达22亿元和38亿元。尽管与英伟达仍有差距,但国产GPU在AI算力需求激增的背景下展现出巨大潜力。目前国产GPU企业包括NVIDIA系、AMD系、国家队及拆分系等,均面临生态建设、技术突破和市场竞争等挑战。随着AI市场快速增长,国产GPU企业亟需在研发、生态和性能上实现突破,以应对未来竞争。
原文链接
5月14日,腾讯控股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研发支出达189.1亿元,同比增长21%。本季度营收1800.2亿元,同比增长13%,毛利1004.9亿元,同比增长20%,经营利润693.2亿元,同比增长18%。腾讯表示,核心业务的高质量增长为其AI战略布局提供了支持,期内资本开支274.8亿元,同比增幅达91%。马化腾指出,AI能力已对广告和游戏等业务产生实质性贡献,公司将加大对新AI机会的投入。腾讯认为,现有高质量收入的经营杠杆可消化AI相关投入的成本,保持财务稳健,预计这些投入将创造长期价值并带来可观回报。
原文链接
AI芯片企业寒武纪近期召开了2024年暨2025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回应了存货和预付款激增的问题。作为“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在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首次单季盈利转正,并在2025年一季度继续盈利3.55亿元。然而,其存货从2024年上半年的2.35亿元飙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27.55亿元,预付款也增至9.73亿元。寒武纪解释称存货和预付款增加主要源于委托加工物资和供应商预付款项的增长。专家提醒,高库存若无法及时消化可能面临减值风险。此外,寒武纪现金流承压,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3.99亿元,货币资金余额降至6.52亿元的历史低点。为应对挑战,寒武纪计划加大研发投入,推进芯片产品向大模型和行业垂直领域扩展,并于4月公布49.8亿元的再融资计划,其中部分资金将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软硬件平台项目。
原文链接
3月19日,腾讯发布2024年财报,全年营收6603亿元,ToB业务贡献2120亿元。腾讯研发投入达707亿元创新高,累计超3403亿元。混元大模型持续迭代,旗下腾讯元宝DAU增长超20倍。混元Turbo S模型首字时延降低44%,已应用于腾讯内部产品。腾讯云通过多模型策略提升产品力,AI助手等功能月活破千万。腾讯会议、腾讯文档等产品借助AI功能加速升级。腾讯董事长马化腾称,将加大AI投资,推动广告与游戏业务增长。AI多模型策略已在政务、医疗等领域落地30余行业,助力实体产业创新。
原文链接
3月19日消息,美的集团人形机器人“样机”首次曝光,具备多种动作和语音指令识别功能,标志着其在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及整机研发上的进展。美的近期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加大研发投入。2024年前9个月,美的研发投入达114.01亿元,同比增长13.86%。美的计划通过核心零部件、整机设计及家电机器人化推进人形机器人落地,但未设具体上市时间表。美的董事长方洪波透露,机器人与自动化板块营收已超300亿元,库卡工厂成为全国最大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此外,美的推出首款搭载DeepSeek大模型的空调T6,强化AI技术在家电领域的应用。人形机器人市场预计2035年规模达3000亿元,美的正加速布局这一领域。
原文链接
财联社2月27日电,在小米15 Ultra暨小米SU7 Ultra新品发布会上,小米集团CEO雷军宣布,2021-2025年间小米预计研发投入1050亿元,2025年研发投入将达到300亿元。其中,AI及相关业务将占四分之一。
原文链接
1月17日,德勤中国发布“2024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暨明日之星”榜单。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50强初创企业近三年营收平均增长588%,低于2023年的1581%。AI芯片龙头中昊芯英科技有限公司近三年收入增长率高达3534%。生命科学领域企业收入比重升至36%,首次超越软件和硬件行业。北京、广州、深圳科技企业集中度达70%。超半数50强企业投入AI与机器学习研发,71%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超40%。未来两年,58%的50强企业将国内A股视为IPO首选,而美国资本市场考虑比例为0%。赵锦东表示,AI领域面临资本、核心技术等多方面挑战,企业需做好战略布局。
原文链接
经济日报1月10日发文指出,降低AI应用门槛需加大科研投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特别是在智能芯片、操作系统等领域取得突破。文章强调夯实算力、算法、数据等技术基础,发展智能产品,推动家电、手机等消费终端智能化升级。同时,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产学研合作,支持龙头企业树立标杆,建设基础设施以降低中小企业参与AI市场的门槛,形成竞争格局。
原文链接
11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在第七次中小企业圆桌会议上指出,需持续加大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投入,聚焦算力、模型、数据等关键技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会议围绕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中小企业发展及推动其赋能新型工业化展开,金部长强调,应加快技术在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等环节的应用,推动制造业智能化与绿色化转型。同时,要大力发展智能产品,加速智能装备的研发,并推进家电、手机等消费终端的更新换代。此外,还需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与高端人才,参与人工智能国际治理,共同推动标志性产品的研发。工信部表示,将通过部门协同、央地联动,在创新平台、资金支持、应用场景、标准制定、人才引育等方面提供高水平服务,助力企业壮大,支持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此次会议彰显了国家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重视,旨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279字)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