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年春节DeepSeek的推出改变了AI使用方式。不同于ChatGPT-4o等指令模型,DeepSeek作为推理模型,能深入理解用户意图,无需特定提示词。传统技巧如欺骗性提示词、角色扮演已失效,而自然语言提问更有效。DeepSeek擅长深度思考,能识别潜在风险、逆向推演及跨界迁移解决方案。此外,少用联网搜索避免内容污染,巧用DeepClaude结合多种模型提升综合性能。观察其思考过程有助于提升个人思维能力,但需警惕AI幻觉,确保信息准确性。AI是放大镜,使用者能力决定其效果。
原文链接
上海交通大学于3月5日发布AI使用新规范,强调学生应坚持人工智能辅助学习的价值定位,了解并遵守课程中的人工智能使用规范。若有违规行为,学校将追究责任。教师需合理合规使用AI技术,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和差异化需求。该规范还涵盖了场景分析、设计开发、评估反馈等环节,旨在防范技术失能、教育分化等风险。此前,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等也发布了类似的AI使用规定。
原文链接
标题:9个DeepSeek隐藏技巧,让工作效率翻倍
朋友感叹AI的神奇,但觉得AI回答常不够准确。AI如好车,需正确操作。许多人虽装满APP,却少真正掌握。与其赞叹,不如学习。
提问技巧:如何提问让AI理解意图?怎样的提示语更准确?
修正技巧:答非所问怎么办?
2025年春节,DeepSeek问世。过去技巧不再适用,梳理新方法,提升效率。
DeepSeek特色:不同于ChatGPT-4o、Claudue等指令模型,DeepSeek是推理模型,理解意图,无需指令。推理模型更懂需求,给出深度答案。
失效技巧:
1. 欺骗技巧无效。
2. 角色扮演和结构化提示词效果减弱。
新技巧:
1. PUA技巧仍有效。
2. 使用自然语言。
3. 善用深度思考。
4. 少用联网搜索。
5. 结合DeepClaude。
6. 学习思考过程。
7. 警惕AI幻觉。
AI是放大镜,而非魔法棒。
原文链接
标题:“禁”还是“用”?高校AI使用现状调查
ChatGPT问世后,教育界出现两大趋势:一方面拥抱AI,另一方面警惕其负面影响。据麦可思数据,国内高校师生几乎全部使用过生成式AI,近六成频繁使用,18%成为重度用户。
面对AI,如何平衡技术使用与责任?复旦大学发布《规定》,限制AI在本科毕业论文中的...
原文链接
复旦大学近日发布《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AI工具的规定(试行)》,规范AI工具在科研和论文撰写中的使用。研究表明,国内高校师生几乎全部使用过生成式AI,近六成频繁使用。与此同时,剑桥、牛津等多所国外高校也在调整AI使用政策,从禁止转向有限放开。复旦大学规定禁止AI在研究设计、数据分析、结果图片创作等六个方面使用,但鼓励在文献检索、图表辅助制图等方面合理使用。肖仰华教授认为AI应用需有原则和边界,但也要接受其带来的挑战。
原文链接
复旦大学于11月28日发布《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AI工具的规定(试行)》,规范学生在撰写本科毕业论文时使用AI工具的行为。根据该规定,AI工具的使用需获得指导教师同意,并仅限于文献检索与整理、二次创作图表类型推荐与辅助制图、非创新性方法的AI工具辅助以及参考文献格式整理等范围。禁止使用AI工具进行方案设计、正文生成、数据生成与修改、语言润色、翻译等,同时严禁答辩委员使用AI工具评审论文。此外,学生必须在承诺书中披露AI工具的名称、版本、使用时间和具体用途,并保留处理前的重要材料以备检查。此举旨在确保毕业论文的真实性和创新性,维护学术诚信。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