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2025年9月25日,台积电宣布已采用AI技术设计芯片,大幅提高效率。传统芯片工程师需2天完成的工作,AI仅需5分钟,效率显著提升。台积电联合Cadence和Synopsys两大EDA软件巨头,推动AI驱动的芯片设计革新,并致力于将AI芯片能效提升10倍。台积电3DIC方法论事业副总监Jim Chang表示,这有助于最大化技术能力。除台积电外,谷歌等公司也在探索AI设计芯片的应用。随着AI能力持续爆发式增长,未来几年内,AI辅助芯片设计或成行业常态,部分工程师可能受影响,但也将受益于这一技术进步,类似程序员使用AI开发的现状。
原文链接
谷歌最新研究显示,90%的软件工程师已在工作中使用AI工具,主要用于代码编写与修改,较去年增长14个百分点。这份基于全球5000名科技从业者的调研报告由谷歌DORA部门发布。尽管AI工具渗透率飙升,但仅20%的工程师对AI生成代码表示“非常信任”。谷歌CEO皮查伊称,AI使开发效率提升10%,并计划明年扩招工程师。然而,Indeed数据显示,2022年2月至2025年8月,软件工程岗位招聘下降71%,计算机相关毕业生失业率高于其他专业。谷歌高管指出,AI虽简化繁琐任务,但关键环节仍需人工干预,且技能需求正向架构设计等宏观层面转移。
原文链接
9月20日,小鹏汽车在华南理工大学启动史上最大规模AI人才校招,面向2026届学生。董事长何小鹏现场透露,AI算法工程师相关岗位年薪可达百万。他强调AI在汽车领域的重要性,预计未来汽车公司年研发投入将达500亿元,其中300亿元用于AI领域。小鹏计划四季度实现盈利,并指出汽车行业正迈向科技产业。何小鹏还预测,2026年后智能技术将从单体智能进入群体智能阶段,行业将迎来快速变革。
原文链接
2025年9月,时薪高达900美元的AI工程师正颠覆咨询行业,挑战麦肯锡等传统巨头。Hasura推出新型“AI工程师顾问”,他们不仅制定策略,还能亲自编码和部署AI解决方案,弥合了从构想到落地的鸿沟。数据显示,95%的企业AI项目因“学习鸿沟”而失败,凸显技术落地的重要性。AI工程师的高薪酬反映市场对稀缺人才的需求,甚至超过四大咨询公司合伙人每小时400-600美元的收费。然而,这一模式仍面临传统企业观念转变的阻力,同时也引发关于其溢价可持续性的争议。PromptQL的合作客户已涵盖科技、电商、快餐等领域巨头。
原文链接
2025年9月8日,调查显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正深刻改变软件开发工作。资深工程师更依赖AI工具,超三成从业10年以上的开发者称一半代码由AI生成,而初级开发者中这一比例仅为13%。尽管AI生成代码需修正,但59%的资深工程师认为其显著提升效率,而初级开发者仅49%认同。调查还发现,资深开发者因经验优势能更高效识别和修复AI代码问题。此外,80%的开发者表示使用AI让工作更有趣,且绿色编程实践随资历提升被更多采用。然而,研究显示AI可能未真正缩短任务时间,心理错觉或掩盖实际修改成本。
原文链接
标题:不用AI就被淘汰?国外工程师:“10倍生产力”太荒谬了
当“AI 10倍工程师”的论调充斥社交媒体,“不用AI就会被淘汰”的焦虑席卷而来时,我们是否该冷静思考:AI真的能带来编程效率的指数级提升吗?国外工程师Colton Voege分享了他的亲身经历和看法。
几个月前,Colton陷入...
原文链接
AI不会让你成为10倍工程师
工程师科尔顿·沃奇因社交媒体上“不会用AI就会落后”的观点陷入焦虑,但经过测试多种AI开发工具后,他发现这些工具并非万能。AI擅长生成样板代码和简单脚本,但在处理大型代码库时表现不佳,容易出现上下文理解错误、虚构代码甚至引发安全漏洞等问题。他认为,AI需要工程师引导...
原文链接
2025年8月,工程师科尔顿・沃奇通过实测Claude Code、Cursor等AI工具,反驳了‘AI提升10倍生产力’的说法。他指出,AI在写样板代码和简单脚本时效率较高,但在理解大型代码库上下文或修复复杂问题时常出错,甚至虚构代码导致安全漏洞。他认为,AI只是辅助工具,仍需工程师引导,且软件开发涉及的多环节(如代码审查、产品设计)难以全面提速。此外,工作核心更多在于阅读与思考,而非单纯敲代码。沃奇提醒同行勿被‘AI取代论’裹挟,并呼吁管理者摒弃‘10倍效率’幻想,信任工程师的专业判断。这位曾创立教育类AI工具公司Mimir的工程师,分享了自己的理性视角,鼓励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
原文链接
2025年8月6日,AI销售公司Clay完成1亿美元融资,估值达31亿美元,成为硅谷增长最快的公司之一。Clay通过AI自动化处理找客户名单、查背景、写邮件等繁琐流程,并创造AI原生职业——GTM工程师,帮助企业实现10倍效率提升。自2017年成立以来,Clay从早期模糊定位转型为专注销售GTM的垂直产品,2022年后收入增长10倍。其客户包括OpenAI、Google等巨头,但面临ZoomInfo等竞争者挑战。Clay依赖公开数据整合,缺乏独家数据壁垒,且用户粘性存疑。专家指出,Clay需解决数据精准度和飞轮效应问题以维持优势。
原文链接
标题:这项天才工程师量产计划,已经执行10年了
正文:
将中国400多所高校的数万科技爱好者投入同一个机器人大赛,会炼出什么?上海交通大学交龙战队在RoboMaster 2025赛季夺得全国总冠军,成就“四冠王”伟业。这支由机械、电控、视觉和运宣四个部门组成的百人团队,自2019年获得亚军后,连...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