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不用AI就被淘汰?国外工程师:“10倍生产力”太荒谬了
当“AI 10倍工程师”的论调充斥社交媒体,“不用AI就会被淘汰”的焦虑席卷而来时,我们是否该冷静思考:AI真的能带来编程效率的指数级提升吗?国外工程师Colton Voege分享了他的亲身经历和看法。
几个月前,Colton陷入了心理低谷。他在LinkedIn和Twitter(现“X”)上频繁看到关于“10倍工程师”的讨论,感到自己的技能正迅速落后。他尝试了多种AI编程工具,如Claude Code、Cursor等,但结果令人失望。AI擅长生成模板代码,尤其在JavaScript和React中表现尚可,但在复杂场景下常出错,甚至生成存在安全隐患的代码。即便输入详细提示,AI也无法完全理解大型代码库的上下文。
Colton指出,“10倍生产力”的说法经不起推敲。假设一个季度的工作能在两周内完成,这意味着每个开发环节都需提速10倍。然而,现实中代码审查、测试、沟通等流程无法实现如此巨大的效率提升。企业中的产品经理、设计师和测试人员也不可能突然提高10倍的工作量。
所谓“10倍工程师”,更多是通过减少不必要工作来间接提升效率,而非单纯依靠写代码速度。例如,优秀工程师会阻止不可行的功能开发或优化团队流程,从而节省时间。但这种效率提升并非普遍适用,更不可能达到10倍。
Colton认为,关于AI的夸张宣传主要来自三类人:一是对技术抱有误解的善意人士;二是因利益驱动而夸大AI效果的初创公司创始人和投资者;三是试图通过制造焦虑让员工不安的老板们。这些人与实际生产力之间往往存在隔阂。
此外,Colton强调,强迫自己使用不喜欢的工具会导致职业倦怠。编码不仅是写代码,还包括解决问题、设计系统和与团队沟通。如果某种方式让你感到愉快并愿意投入更多时间,那就值得坚持。
最后,Colton建议公司不要施加不切实际的10倍预期,而是给予工程师足够的信任和空间。良好的代码库和公司文化建立在平衡短期与长期目标的基础上。
结论很简单:你没有错过任何东西。相信自己,保持真实,远离社交媒体上的焦虑营销。
.png)

-
2025-08-27 00:55:21
-
2025-08-26 22:55:59
-
2025-08-26 22:5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