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6月22日,央视曝光AI聊天软件行业乱象,指出筑梦岛App等平台通过提供“校霸”“性感人妻”等诱导性角色生成低俗内容,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6月19日,上海市网信办已约谈筑梦岛App运营方,责令其整改并强化内容审核机制。央视强调,若因诱导性内容致未成年人身心受损,开发和运营方可能触及故意伤害罪或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此外,若未履行内容审核义务导致违规信息传播,运营方或将因传播淫秽物品罪被追责。
原文链接
5月31日,上海警方通报破获一起利用AI技术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案件,抓获姚某、陈某等8名犯罪嫌疑人。年初,一茶饮企业报案称其遭遇大量不实信息攻击,影响品牌声誉,部分门店营收下降超20%。经调查,这些谣言源自职业自媒体人姚某,他雇佣他人用AI生成虚构内容并发布于十余个平台,引发广泛关注。其余涉案人员通过AI洗稿或转载方式扩散谣言,意图增加粉丝量和广告收益。目前,8人均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此事件提醒公众警惕AI滥用风险,同时强调严格遵守信息发布规范的重要性。
原文链接
标题:人工智能需要独立的法律人格吗?
法律人格是法律体系的核心。谁可以作法律行为,谁可以成为权利和义务的主体,这些问题决定了其他法律问题的基础。尽管如此,实践中多数法律体系承认两类法律人格: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基于人类事实,而法人则是法律赋予某些权利和义务的非人类实体,如公司、宗教、政府等。
近年来...
原文链接
2024年国庆期间,AI配音雷军刷屏网络,引发关注。AI换脸技术门槛低至9.9元,犯罪频率逐年升高。去年,香港一跨国公司员工因AI换脸诈骗损失2亿港元;今年初,银川一经理被骗20万元,天津一市民被骗95万元。AI技术滥用形成专业化犯罪链,但现有技术仍有微表情缺失等局限。法律层面,杭州互联网法院审理的虞某案显示,赔偿与牟利不成比例致犯罪动机增强。平台责任亦受质疑,短视频平台充斥虚假AI内容,老年用户易受影响。《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要求标注AI生成内容,但执行力度待加强。AI谣言如近期微博上的周杰伦赌债传闻,需平台主动干预。AI换脸技术发展迅速,社会对其规范需求紧迫。
原文链接
IT之家12月23日报道,近期AI技术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安全隐患。央视新闻揭露,利用AI深度伪造技术假冒名人带货的现象频发。例如,张文宏医生、刘德华及雷军等均成为伪造对象。尽管AI技术能克隆面部和声音,但仍存在破绽,如无法实时直播及口型与语音不匹配。专家指出,未经授权使用他人形象或声音属侵权行为,发布者可能面临民事和刑事责任。消费者若受骗,可要求“退一赔三”。专家呼吁短视频平台加强监管,及时处理违规内容。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