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11月9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2025年度论坛上,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强调,人工智能的未来关键在于人类能否提出正确的问题。他表示,科学真理需通过证据验证,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人工智能与互联网。他认为,人工智能对各领域均有帮助,并透露自己每天使用DeepSeek、ChatGPT等工具互动。他还呼吁重视年轻科学家,指出伟大的基础科学多由30岁以下的年轻人完成,应赋予他们更多独立性。(记者 田野)
原文链接
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于7月13日在北京开幕,主题为“聚焦基础科学 引领人类未来”。大会吸引了80多位中外院士及近千名专家学者参与,将持续至25日。会议期间将举办500余场学术报告和卫星会议,重点围绕数学、物理、信息科学和工程三大领域展开交流,分享前沿成果并探讨未来发展。本次大会特别关注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等热点议题,展现了全球基础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与趋势。
原文链接
今日,《科创板日报》报道,月之暗面Kimi发布了视觉思考模型k1。该模型基于强化学习技术,支持端到端图像理解和思维链技术,并已扩展至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领域。在基准能力测试中,k1模型在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上的表现超越了OpenAI的o1、GPT-4o及Claude 3.5 Sonnet。此次发布标志着k1在多学科领域的强大能力,进一步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原文链接
2024年7月17日,国际基础科学大会举办了一场"计算机之夜"活动,汇聚了众多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专家,包括丘成桐、Leslie Valiant等顶尖学者。丘成桐强调了计算机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尤其提及量子计算机领域的发展。腾讯杰出科学家刘威博士的演讲聚焦于腾讯混元大模型的进展,展示了视频、图像和文本生成的突破,以及与会者对未来AI技术的前瞻性讨论。京东集团副总裁何晓冬博士则探讨了生成式AI的实际应用和挑战,如多模态智能、数据安全等问题。圆桌论坛上,专家们就人工智能的潜力与风险展开了深入探讨。此次大会展示了多项前沿技术成果,预示着计算机科学将继续推动科技进步。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