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财联社6月26日电,《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正式印发。计划提出,到2027年,全省机器人制造产业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培育3家以上产值超20亿元的领军企业。同时,将布局工业、服务、特种和人形机器人四大领域,推动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机器人产品将从传统作业向具身智能转变,并拓展至装备制造、医疗康养、智慧农业等多个领域,打造全国机器人研发制造增长极和应用新高地。
原文链接
2025年,深圳森合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宣告破产,这家曾被称为‘新生代割草机器人领军者’的企业,因团队重组、生产难题及资金链断裂等问题被迫解散。公司成立于2022年8月,主打无边界智能割草机器人,获蓝驰创投等机构近亿元天使轮融资。其明星产品Oasa R1通过Kickstarter众筹230万美元,但因售价高昂、技术复杂及量产困难,交付订单寥寥。森合创新的失败揭示了机器人行业高技术门槛与残酷淘汰赛的现实。同期,机器人产业融资虽暴增,但90%项目倒在量产前夜。行业需平衡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探索稳健商业模式,方能在激烈竞争中存活。
原文链接
首程控股加速布局机器人产业,投资近20家机器人企业构建“第二增长曲线”。自2023年起,通过设立基金、参与产业基地建设等手段,形成从投资到赋能的完整链条。2024年报显示,基金账面价值增值超3倍,部分项目回报率达10倍。预计未来两年每年投资10家以上机器人企业,已有三家被投企业计划明年上市。一季度财报显示,尽管营收持平,净利润同比增长超80%,凸显转型紧迫性。公司聚焦停车与园区资产,将为机器人提供应用场景支持,如“停车即充电”测试。加入的张建伟院士将助力技术转化与生态构建。首程控股还设立机器人科技公司,加速商业化进程,并通过REITs板块协同效应深化产业链合作。未来三年,公司将重点布局医疗、工业机器人及人机交互等领域。
原文链接
标题:超1500亿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如何应对老龄化和劳动力短缺?
正文:
“我们看机器人好不好,就看他走直线,走不直线的机器人不一定就好,走歪的不一定不好。”
钛媒体AGI获悉,5月9日傅利叶十周年庆典暨首届具身智能生态峰会上,火山石投资创始合伙人章苏阳表示,社会上开始对机器人公司分类,“老”公司从已...
原文链接
财联社4月9日电,据浙江省委组织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浙江组工’消息,最新一期人工智能专题培训课程将于4月10日晚开讲。本次课程邀请了宇树科技创始人、CEO、CTO王兴兴,他将分享《机器人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这是继‘杭州六小龙’掌门人或其相关负责人之后,再次有行业专家为浙江全省干部授课。此系列课程旨在提升干部对前沿技术的认知,推动当地产业发展。
原文链接
3月13日下午,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调研高科技企业,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强调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快速发展。陈吉宁先后来到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的张江数据采集中心和总部,考察其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和应用场景。智元机器人已实现规模化量产,累计下线超千台,应用于多领域。陈吉宁鼓励企业保持战略敏捷,聚焦核心技术攻关,并在座谈会上回应企业诉求,提出深化产业生态建设、加强上下游协作等举措。他指出,机器人产业正面临发展机遇,需在底层技术、场景应用及产业链协同上持续发力,推动形成竞争优势集群。副市长陈杰参与调研。
原文链接
3月7日,自变量机器人科技(济南)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深圳君联深运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无锡神骐乐业私募基金为股东,注册资本从约54.2万人民币增至约61.9万人民币。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12月,法定代表人为王潜,经营范围包括物联网技术服务、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销售等。自变量机器人科技专注具身智能通用大模型的研发,致力于推动通用机器人的广泛应用。
原文链接
2月23日,深圳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将积极推进全时全域全行业的应用场景开放,以推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计划于2025年前再开放100个应用场景,涵盖市政环卫、应急救援、医疗等多个领域。此举旨在帮助企业对接各类应用场景,加速技术迭代和产品验证,促进新技术更快地转化为实际应用,惠及千行百业。
原文链接
12月9日,世界机器人操作系统大会(ROSCon China 2024)在上海宝山吴淞口路举办,这是ROSCon首次在中国内地召开。此次大会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机器人企业,包括英伟达、宇树科技、地瓜机器人等,国内超过一半的机器人厂商参与。大会主题为“共同探索机器人的未来”,重点讨论了人形机器人技术。英伟达展示了其在机器人学习领域的最新成果,包括一个开源模块化框架。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处于爆发元年,但因硬件成本高,各公司面临激烈的竞争。宇树科技的Unitree G1已经开始量产,订单数百台。尽管如此,人形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的部署成本仍然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才能实现大规模应用。
原文链接
《科创板日报》报道,四川省政府新闻办最新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成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大关,目前成都已集聚超900家人工智能企业,产业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2023年产业规模已达780亿元。成都正加速布局人工智能赛道,目标到2026年人工智能产业核心规模达1700亿元,算力规模达...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