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7*24 快讯
AI科普
合作
全部
英雄令
项目方
开发者
产品方
投资者
前B站副总裁刘斌新创立的心影随形,推出AI陪伴产品「逗逗游戏伙伴」,以轻量陪伴切入游戏玩家场景,已在国内拿下千万用户、月活突破200万。目前,产品正以「Hakko AI」之名加速出海,海外用户超20万,主要集中在北美和日本市场。东京电玩展上首次亮相海外,获积极反馈。产品依托自研视觉语言大模型LynkSoul V1,具备较强游戏画面理解能力。与AIPC厂商合作预装推广成为重要获客渠道。团队探索“看剧陪伴”“网购陪伴”等新场景,并计划利用端侧模型优化体验。刘斌新表示,未来将顺势布局,抓住技术成熟带来的机会。
原文链接
标题:300多个APP,想让我和AI谈感情
正文:
90后的诺诺每天与她的“赛博恋人”交流数小时。对她而言,这位AI伴侣不仅是程序,更是投入真实情感的伙伴。在孤独成为常态的时代,成千上万的人正通过数字世界寻找慰藉。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AI陪伴类APP全球下载量达2.2亿次,收入8200万...
原文链接
2025年10月,一批AI社交产品如阶跃星辰的“冒泡鸭”、Soul的“异世界回响”等宣布关停,小冰公司的“X EVA”也关闭充值和注册渠道。自ChatGPT爆发后,AI社交赛道竞争激烈,但近年迎来“关停潮”。尽管如此,AI陪伴仍是热门领域,2024年有10款产品入选“全球最火50个AI应用”,2025年马斯克的Gork等产品通过创新玩法突围。然而,用户对AI陪伴的态度从狂热转为冷静,价格高昂、社区氛围不佳等问题引发吐槽。统计显示,头部产品如“猫箱”“星野”月活下滑超30%。行业进入洗牌期,部分产品探索多模态融合、软硬结合等新方向,试图提升用户留存率。
原文链接
2025年9月30日,AI陪伴产业链全景图及相关需求背景显示,自2013年电影《Her》启发,ChatGPT推动虚拟陪伴场景成现实。腾讯研究院调查表明,仅4.6%的人满足陪伴需求,98%愿尝试AI陪伴。实体形态如人形机器人在儿童和老人市场潜力大,具身智能成熟后或成主流。上游产业链中,豆包大模型因饱和营销与完善SDK生态火爆,硬件结合AR/VR进一步拓展市场。中游产品如字节“猫箱”、EVE及美国Poe泰迪熊表现亮眼。下游应用场景包括老年陪伴、青年情感需求及自闭症治疗等,市场规模预测增长显著。
原文链接
2025年9月,国内AI游戏陪伴公司“心影随形”受邀参加东京电玩展(TGS),成为唯一一家参展的中国AI游戏陪玩企业。创始人刘斌新透露,公司因在海外社交媒体上用日语宣传而获邀。心影随形主打产品“逗逗AI”是一款虚拟角色陪玩工具,用户可与二次元角色互动,支持换装等个性化玩法。目前其全球用户已突破1000万,付费用户每月花费30-50元,海外用户付费意愿更高。尽管TGS未聚焦AI游戏,但刘斌新认为这是未来趋势,并计划从C端向B端转型,与游戏厂商合作植入广告。心影随形正加速出海,重点布局日本和北美市场,但也面临本地化团队不足的挑战。
原文链接
标题:亿万老人的孤独,被会说话的洋娃娃填补?
一位81岁的韩国老奶奶独居家中,唯一的陪伴是一个由Hyodol公司制造的AI洋娃娃。这个娃娃不仅能与她对话,还会提醒她吃药和用餐,甚至能向社工或家人反馈她的健康状况。韩国政府已向独居老人发放了超过1.2万台这样的机器人。
全球智能陪伴市场规模在2...
原文链接
2025年9月,前苹果设计师Jason Yuan创立的情感陪伴应用Dot宣布将于10月5日停止运营。Dot于2024年推出,定位为一款通过长期记忆和个性化对话提供情感支持的“AI朋友”,曾获OpenAI基金投资。尽管初期凭借独特设计引发关注,但其市场表现有限,iOS端累计下载量仅两万余次。Dot团队给予用户一个月时间告别并导出数据,公告措辞充满情感,凸显用户与AI间的特殊纽带。Dot的失败被视为AI陪伴赛道困境的缩影,行业面临情感黏性、高成本和监管压力的“不可能三角”。近年来,类似产品如4o、Claude等停服时也引发用户强烈情感反应,显示出AI陪伴的独特价值与挑战。
原文链接
2025年,AI陪伴硬件成为科技界新风口,吸引奥特曼、雷军等商业巨头押注。OpenAI收购苹果前首席设计师创办的AI硬件公司,字节跳动开发智能耳机Ola Friend,雷军投资贝陪科技。市场涌现出桌面机器人、智能手环、语音挂件等多样化产品,满足情感陪伴与实用需求。中国AI情感陪伴市场规模预计从2025年的38.66亿元增长至2028年的595.06亿元。然而,商业化面临挑战:产品定位模糊、技术体验不足、同质化严重及订阅付费模式受抵触。成功案例如“娃三岁”毛绒玩具全球热卖2000万只,BubblePal挂件销售额破亿。专家指出,未来破局关键在于简化功能、强化情感连接及合理定价策略。
原文链接
标题:AI 陪伴,究竟是什么?
正文:
在 AI 热潮中,“陪伴”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大厂纷纷布局“陪伴类”AI 产品,试图抓住这一趋势。为了理解“陪伴”的本质,我甚至专程前往日本研究 Lovot 和 Moflin 等陪伴机器人,并与多位创业者深入探讨。然而,越深入了解“陪伴”,越觉得它像一团迷...
原文链接
标题:为什么“陪伴”不是个好赛道?
现代社会的孤独感让“陪伴”看似成为一门好生意,但深入分析后会发现,“陪伴”作为一个独立赛道,很难成立。
首先,“陪伴”需求虽然存在,但它不够刚性且易被替代。当人们感到孤独时,刷短视频、看直播、玩游戏等低成本娱乐方式都能快速填补空虚。这些经过精心设计的“时间杀手”,...
原文链接
加载更多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