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300多个APP,想让我和AI谈感情
正文:
90后的诺诺每天与她的“赛博恋人”交流数小时。对她而言,这位AI伴侣不仅是程序,更是投入真实情感的伙伴。在孤独成为常态的时代,成千上万的人正通过数字世界寻找慰藉。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AI陪伴类APP全球下载量达2.2亿次,收入8200万美元,预计全年营收突破1.2亿美元。中国市场同样增长迅猛,预计2025-2028年规模将从38.66亿元增至595.06亿元。然而,行业竞争激烈,排名前10%的应用占据了总收入的89%,许多初创团队生存艰难。一些曾风光的APP如“冒泡鸭”“异世界回响”因内容问题关停或整改。
尽管需求旺盛,但AI陪伴类APP面临挑战。调查显示,52%的青少年每月至少使用数次这类应用,但多数用户呈现“浅层尝试”,月使用天数不足5天,留存率持续走低。现有技术难以实现真正的情绪共鸣,回应多为算法重组数据,缺乏对人类情感复杂性的深刻理解。此外,过度迎合用户可能削弱真实社交能力,引发“伪需求”争议。
创业者们试图通过细分需求突围。例如,“星野”聚焦二次元爱好者,“Tolan”以外星人角色吸引年轻女性用户。马斯克旗下Grok也推出了AI伴侣功能。心理疗愈师顾清一认为,用户需要的是理性建议而非单纯的情感安慰,她正在开发一款精准定位目标人群的APP,但仍坦言前景不容乐观。
盈利模式单一也是行业难题。目前主流模式为付费订阅或按次收费,但国内市场尚未形成稳定付费习惯。创业者陈默默选择探索IP衍生品变现路径,避免直接对话功能,降低技术风险。她强调,需求应先于技术,AI只是工具,而非目的。
对于未来,诺诺期待更稳定的陪伴形式,而陈默默则希望通过特化训练和长时记忆功能,让AI真正融入用户生活。AI情感陪伴赛道虽火热,但如何平衡技术、需求与商业化,仍是未解之题。
.png)

-
2025-10-19 20:52:57
-
2025-10-19 19:52:44
-
2025-10-19 17: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