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免责声明:Al优秘圈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请确保访问网址为(kx.umi6.com) 投诉及建议

早在1994年,中国航天业在美国获得了4900万美元的“第一桶金”,通过发射美国卫星开启了商业合作。张海明作为这一事件的参与者,曾在美国EchoStar卫星公司工作,促成了首次美国卫星在中国的发射。

回国后,张海明担任多家卫星公司高管,见证了中国商业航天的发展。2024年,他领导的网翎公司推出了一款对标Starlink的卫星上网终端设备,并在戈壁挑战赛中提供了卫星通信服务。

尽管起步不算晚,中国商业航天仍需追赶。张海明指出,中国卫星互联网在容量和灵活性上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但仍有望通过技术创新逐步缩小差距。例如,中星26号的容量仅为100Gbps,而国外卫星可达1Tbps。

低轨卫星星座的建设面临技术挑战,如成本控制、运载能力和组网方案优化。张海明认为,天地网络融合将是未来趋势,借助5G标准的NTN通信标准,卫星与地面网络的融合将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AI将在卫星设计、数据处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张海明强调,卫星产业链应向商业市场倾斜,降低成本,提高普及率,最终实现便捷、高效的卫星互联网应用。

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kx.umi6.com/article/7633.html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至
打开微信扫一扫
内容投诉
生成图片
相关推荐
换一换
四川省副省长:川渝两地将共育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核技术应用等未来产业
2025-01-09 13:00:28
合肥拟建五大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2024-12-24 21:47:11
钛媒体独家
2024-10-18 19:59:13
24小时热文
更多
扫一扫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