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免责声明:Al优秘圈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请确保访问网址为(kx.umi6.com) 投诉及建议

OpenAI近期低调发布了一款名为Swarm的新研究,专注于轻量级、可扩展、可定制的多代理协作模式。这一创新性框架引入了“routine”和“handoffs”的概念,旨在简化任务间的传递与合作。然而,Swarm的推出仅一天后,便遭遇到一位自称Kye Gomez的开发者指控其抄袭了他的创业项目Swarms。

尽管如此,公众对此表示冷静,要求Kye Gomez提供确凿证据并质疑其诉求是否合理。通过对比双方在GitHub上的README文档,以及利用ChatGPT分析,人们发现OpenAI的版本更为详细且具体,从而支持了OpenAI的原创性主张。争议焦点在于项目名称及某些指令的相似性,但这些并不能构成抄袭的实质依据。

Swarm框架的核心在于定义多代理协作中的关键组件,并提出“routine”和“handoffs”作为任务传递的基础。其中,“routine”可以看作是一系列步骤组成的“基本操作”,例如构建购物助理时,可规定一系列流程作为“routine”。而为了克服单一代理能力的局限性,以及避免语言模型的潜在幻觉问题,框架强调了不同代理之间高效且平稳的“handoffs”。

OpenAI在多智能体领域的探索并非始于Swarm,早在2018年,通过在Dota 2职业比赛中击败人类玩家,展示了多智能体协作的强大潜力。此后,OpenAI和DeepMind分别在《星际争霸2》和《星际争霸》中取得了显著成果,证明了多智能体在复杂游戏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这一历程不仅推动了技术进步,也为理解智能体间的协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随着大语言模型的兴起,多智能体之间的交互和决策沟通变得更加自然,通过语言进行讨论和协作成为可能。在游戏领域,多智能体系统展现出了出色的合作能力,如在Minecraft中完成任务分配、资源交换和信息共享。OpenAI的Swarm框架正是利用自身强大的基座模型,进一步探索了多智能体协作的工作流程。

尽管Swarm的发布引起了一些争议,但其开源性质和对多智能体协作的贡献得到了肯定。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多智能体系统有望在提高生产力和促进人机交互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kx.umi6.com/article/7395.html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至
打开微信扫一扫
内容投诉
生成图片
相关推荐
换一换
微软、OpenAI和Anthropic参与建立美国AI教育培训中心
2025-07-09 10:03:03
OpenAI 重申今夏推出最强模型 GPT-5,具备完整多模态 AI 能力
2025-07-07 21:35:27
OpenAI 招聘主管点名批评 Meta:挖角手段让人闻到一股“绝望的味道”
2025-07-06 18:16:29
24小时热文
更多
扫一扫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