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免责声明:Al优秘圈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请确保访问网址为(kx.umi6.com) 投诉及建议

近期,AI语音技术引发广泛关注,特别是在雷军的AI语音事件中,其声音被克隆并用于生成接近真人讲话音质的AI音频,引发舆论热潮。这些音频内容在抖音、快手和B站等互联网平台传播,部分包含了骂人、恶搞小米产品的语音。这一现象不仅挑战了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也引发了关于AI音频技术责任归属的讨论。 AI音频制作者通过直接使用AI技术生成音频或上传公众人物的真实声音克隆语音角色两种方式,参与了制作公众人物AI音频的上下游链条。然而,这类音频的生成过程并未充分考虑到授权问题,导致侵权行为频发,包括肖像权、名誉权等法律问题。对此,相关法律专家指出,高度可识别的AI生成声音受法律保护,未经授权制作、传播具有侮辱、诽谤性质的音视频内容,已构成侵权。 AI音频应用公司作为技术提供方和运营方,需履行相应的义务,包括提示用户遵守法律法规、加强敏感词侦测、实施可溯源措施等。然而,当前互联网平台对AI伪造内容的管理意愿不高,主要是出于成本和监管力度的考虑。平台通常通过让用户做出声明并在AI生成内容旁标注标识来应对AI内容的传播问题,但实际执行效果尚待提升。 总之,随着AI技术的广泛应用,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法律规范、保护公众权益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提供方、制作者、平台以及法律体系都需要共同努力,以建立更为健全的监管机制和行业规范。

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kx.umi6.com/article/7369.html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至
打开微信扫一扫
内容投诉
生成图片
相关推荐
换一换
雷军AI语音在国庆假期骂了七天 玩疯了的网友是否过界了
2024-10-15 17:27:07
雷军AI语音屡禁不绝,谁该为此负责?
2024-10-15 18:24:20
荣耀设立20亿激励资源 提升智能体和MagicOS生态体验力度
2025-10-23 18:14:34
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优先推动与民生紧密相关社会需求迫切的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
2025-10-22 15:48:53
亚马逊澄清“用机器人取代 60 万工人岗位”:只是降本增效,不和人类抢工作
2025-10-23 10:04:43
马斯克:特斯拉正在努力“超额生产”AI5芯片
2025-10-23 09:00:35
OpenAI:欧洲业务增长强劲 将继续加大投入
2025-10-24 00:18:56
OpenAI收购由前苹果员工创立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
2025-10-24 01:20:07
OpenAI也来了,巨头为何决战AI浏览器?
2025-10-23 10:04:31
上海开展2025年度中试平台培育储备征集申报工作 涉及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领域
2025-10-22 15:49:20
汇报一下ICCV全部奖项,恭喜朱俊彦团队获最佳论文
2025-10-22 16:47:39
慧思开物SDK正式开放 北京人形加速构建具身智能生态新格局
2025-10-23 15:11:25
诺基亚CEO:目前仍处于AI超级周期的早期阶段,就像90年代的互联网
2025-10-23 20:15:12
24小时热文
更多
扫一扫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