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萝卜快跑”无人驾驶与就业的挑战
2024年7月,武汉市“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发生交通事故,引发了关于无人驾驶技术对传统网约车司机生计影响的广泛讨论。低廉的运价——10公里只需4-16元,使得原本就面临僧多粥少困境的网约车司机雪上加霜。全国700万张网约车驾驶员证,多地发出饱和预警,无人驾驶的加入无疑加剧了竞争。
历史上,技术进步曾多次引发对失业的担忧。从蒸汽动力工厂替代纺织工人,到人工智能挑战现有职业,技术的革新既可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也可能减少某些岗位的需求。经济学家达龙·阿西莫格鲁和帕斯夸尔·雷斯特雷波将技术区分为“使能技术”与“取代技术”。前者通过提高效率,为劳动者创造更多机会;后者则可能让技能变得过时,减少就业。
AI、无人驾驶、机器人技术的兴起,再次引发了关于“好技术”与“坏技术”的讨论。在“使能技术”时代,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接受新科技的意愿较高。然而,当“取代技术”占主导时,人们的担忧也随之增加。历史上的“卢德运动”就是对早期技术进步的反抗。
实际上,自动化并非总是减少劳动力需求。例如,英国工业革命中,纺纱机的发明反而增加了对织布工的需求。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如培训师、解释者和支持者等新职位的出现,也证明了技术进步可能带来的机遇。
以Waymo无人驾驶出租车为例,其商业化过程不仅未减少就业,反而创造了新的岗位,如车辆检查、维修、调度等专业技能需求。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预示着从“替代”到“互补”的转变,为司机角色赋予新的定义。
尽管AI有潜力替代某些人类工作,但从技术、法律、社会接受度等多方面考量,全面替代仍需时日。同时,技术进步也可能创造出新的就业机会,如车队管理、数据分析和软件开发等。
综上所述,技术进步既可能带来挑战,也可能创造机遇。关键在于如何平衡技术发展与就业保障,实现可持续的社会进步。
.png)

-
2025-07-20 14:04:00
-
2025-07-20 14:03:49
-
2025-07-20 13: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