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免责声明:Al优秘圈所有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理财建议。请确保访问网址为(kx.umi6.com) 投诉及建议

摄影师Miles Astray策划了一场针对AI的巧妙行为艺术,在AI主题大赛中提交了一张实拍照片,画面中一只火烈鸟用喙挠自己的肚子,仿佛不真实的AI图片。这张照片最终获得评审团奖和大众投票奖,但在Miles Astray主动承认事实后被取消资格。这一行为艺术旨在证明,尽管AI技术日益先进,人类创作仍能胜过机器。

在AI生成内容成为日常的一部分时,一些艺术家开始寻找区分自己作品的方法。美国插画家Beth Spencer采用了一个简单的策略:在5分钟内用iPad画了一个标志,笔触稚拙,强调“由人类智能创造”。她将此标志分享,邀请艺术家们使用,并在社交媒体上发起接力活动,鼓励大家以各自风格和工具重绘此标志,但明确排除AI参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近1200名艺术家参与了这次接力,展现了自己的独特创作风格。

此外,为应对AI生成内容的普及,避免其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创作,Beth Spencer和Not By AI项目倡导为原创内容贴上标识。Not By AI允许在原创度达到90%的作品上免费使用电子贴纸,对于商用作品则需付费注册。这种做法旨在鼓励原创内容的产出,让公众关注并认可原创性。

随着AI技术的发展,其在创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然而,AI生成内容的界限变得模糊,人们开始反思如何在尊重原创性的同时,合理利用AI工具。例如,iA写作软件推出了功能,标记文档中AI生成的文本,强调了对AI生成内容的透明性和责任意识。

在面对AI的挑战时,人们依然珍视原创性,认为创作是一种自由,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和表达。尽管未来AI与人类创作的界限可能会逐渐模糊,但人类作品的独特价值和情感深度仍然是AI难以复制的。最终,无论是人类还是AI创作,评判其好坏的标准应聚焦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创新性。

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kx.umi6.com/article/4561.html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分享至
打开微信扫一扫
内容投诉
生成图片
相关推荐
换一换
AI顶会ICML收了一篇论文:没算法没实验
2024-08-04 13:31:20
大模型竞逐医疗、教育、政务三大应用场景|直击2024WAIC
2024-07-06 10:54:53
英国探索用核能为AI数据中心供电
2025-01-13 10:57:12
24小时热文
更多
扫一扫体验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