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杂志报道指出,生成式AI在学术写作中的使用正呈爆发式增长,其中生物医学领域最大数据库PubMed上10%的论文摘要疑似由AI撰写,相当于每年约15万篇论文。然而,主流的AI内容检测工具准确率仅为50%,难以准确识别AI生成内容,且AI生成论文能通过转述、同义词替换等方式蒙混过关。尽管AI工具在学术界广泛应用,但直接使用AI输出论文或代笔写作引发争议,可能加剧剽窃行为和版权滥用。 研究表明,AI可能参与了15万篇摘要的写作,尤其非英语母语国家的论文使用AI的频率较高。AI辅助写作虽带来便利,使部分学者能够避免使用不熟悉的语言发表论文,但亦导致剽窃更容易发生,且AI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可能侵犯版权内容。检测工具的表现不佳,难以准确识别AI生成内容,甚至误判人类创作,对学术诚信构成威胁。 为了平衡便利与诚信,学术界需要明确AI辅助写作的界限,要求作者在论文中详细披露使用情况,并对内容准确性及潜在抄袭负责。同时,期刊应制定相应规范,允许AI工具的使用,但需严格要求作者遵守透明度原则。学术期刊如《科学》和《自然》已开始指导作者如何正确使用AI工具,强调在研究方法部分记录使用情况。未来,学术界需探索调整以论文和结果为导向的学术风气,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非依赖单一的检测工具对抗AI滥用。
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kx.umi6.com/article/4350.html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png)
换一换
亚马逊云科技推出新一代AI训练芯片Amazon Trainium3
2024-12-06 13:21:31
阿里云将在韩国启用第二座数据中心 满足生成式AI需求
2025-06-19 10:50:10
亚马逊云计算Troy Cui:敦煌网飙升AppStore第二,企业如何应对激增流量是关键 | 中国AIGC产业峰会
2025-04-27 10:08:33
409 文章
58163 浏览
24小时热文
更多

-
2025-07-20 08:01:35
-
2025-07-19 22:57:32
-
2025-07-19 21:5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