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了IT系统中的延迟问题,从1纳秒到2天,涵盖了CPU、内存、网络、硬盘等组件的响应时间。作者强调了理解延迟指标对性能优化和产品设计的重要性,指出即使在现代技术中,光速限制等因素决定了某些延迟的理论最低值。例如,北京到广州的延迟受物理距离影响,不可能低于6毫秒。文章介绍了不同延迟级别下的典型活动,如CPU的20纳秒以下、内存读写和网络操作的微秒级,以及广域网通信的毫秒至秒级延迟。最后,作者提醒在产品设计和性能需求设定时,需考虑这些延迟因素。本文摘自公众号“云算计”,作者曹亚孟。
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kx.umi6.com/article/3297.html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换一换
深度拆解:DeepSeek-V3是怎么训练的
2024-12-30 21:30:52
从1纳秒到2天:你的系统延迟“合理”吗?
2024-07-13 16:11:10
草稿链代替思维链,推理token砍掉80%,显著降低算力成本和延迟
2025-03-11 14:31:21
消息称因 AI 回答不靠谱,亚马逊 Alexa 升级版将推迟上线
2025-02-16 08:18:05
荣耀推出 AI Connect 平台,发布八大 AI 场景化生态解决方案
2025-10-23 17:12:06
能懂孩子、懂爸妈、还懂宠物,这届AI硬件太会了
2025-10-25 15:28:07
AMD 确认 Radeon AI PRO R9700 32GB 显卡 10 月 27 日零售上市,1299 美元起
2025-10-24 08:28:19
美国校园重金引进的AI安保系统又翻车了 这次竟把玉米片当作枪
2025-10-25 22:43:52
微软 AI 部门 CEO 苏莱曼:我们要开发出能让家长放心给孩子用的 AI
2025-10-24 14:40:25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持续加强“十五五”人工智能顶层设计和体系化部署 聚力开发新的模型算法、高端算力芯片
2025-10-24 12:39:31
中国机器人这么玩儿,把老外都整不会了
2025-10-24 14:37:56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再延期,消息称因为双手只能用六星期
2025-10-24 19:49:44
月之暗面将完成数亿美元融资
2025-10-24 10:36:59
489 文章
226354 浏览
24小时热文
更多
-
2025-10-26 00:45:16 -
2025-10-25 23:44:04 -
2025-10-25 22: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