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百度打造「最硬AI云」,硬在哪里?
2025年被称为“Agent元年”,企业不再满足于围观AI的惊艳表现,而是希望将其融入自身业务,实现增长、提效和创新。然而,AI应用常因无法深度嵌入企业核心系统或适配特殊流程而难以落地。行业共识是,AI需像水电煤一样成为基础能力,才能推动持续智能增长。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百度世界大会上指出,只有将AI内化为原生能力,才能引爆生产力革命,让“智能红利”转化为“社会红利”。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市场上的To B厂商选择不同路径。部分厂商以云资源为起点,将AI融入现有平台;而百度则以全栈AI技术为核心,从芯片到模型层全面自研优化,确保极致性能与效率。
百度智能云提出“AI Infra+Agent Infra”双轮驱动战略。AI Infra解决算力问题,通过昆仑芯、百舸计算平台等提供高效、低成本的算力支持;Agent Infra则降低开发门槛,借助千帆大模型平台封装复杂要素,帮助企业快速构建AI应用。
此次大会发布了新一代昆仑芯产品线,包括2026年上市的昆仑芯M100和2027年的M300,分别针对推理和训练场景。同时,百度推出天池超节点,单个天池512即可完成万亿参数模型训练。规模化部署方面,百度已点亮三万张昆仑芯构成的AI集群,并计划扩展至百万卡规模。
在应用层面,千帆平台升级为动态Agent系统,提供文心大模型及150多个主流模型,支持企业定制专属模型。此外,千帆还提供工具服务、数据服务和安全机制,帮助企业快速构建和管理Agents。目前,千帆平台用户超46万,Agents开发量突破130万。
基于这套全栈AI云基础设施,百度智能云深入产业,打造出多个企业级Agents。例如,“多人协作SOP分析Agent”优化连锁门店流程;“场外交易Agent”助力银河证券提升转化率3倍;“配电网监视Agent”提升南方电网运行效率。
更进一步,百度发布全球首个可商用的“自我演化”超级智能体“百度伐谋”。它能在交通、能源、金融等领域寻找“全局最优解”,如通过AI信控缓解城市拥堵,或优化港口调度节省成本。
从AI Infra到Agent Infra,再到“伐谋”,百度智能云正将全栈AI能力转化为企业通往智能未来的核心动能。一场真正的智能生产力革命,才刚刚开始。
-
2025-11-15 20:05:14 -
2025-11-15 20:04:08 -
2025-11-15 19: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