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AI竞争力,藏在大模型“后训练”这一步
当全球目光聚焦基座模型的参数竞赛时,一场更深刻的变革正在发生——后训练(Post-Training)。产业共识是:后训练不再是简单的优化,而是AI落地的关键步骤。企业需将通用模型转化为理解业务、具备领域知识并能执行复杂策略的“专属智能引擎”。
后训练技术经历了快速演进:从最初的监督微调(SFT)到以目标为导向的强化学习(RL),再到从依赖人力反馈(RLHF)到自动化反馈(RLVR)和自然语言奖励的突破。这些变化揭示了后训练的核心价值:通过特定能力增强解决商业复杂任务,构建竞争壁垒。
企业大模型后训练的四步路径
-
准备高质量数据
数据是后训练的基石,决定效果上限。知乎通过“大模型预打标+主动学习”提升数据质量;汽车之家利用结构化私域数据进行增量预训练,并结合KAG抑制幻觉;百融云创构建工业化数据生产线,使回答质量提升10%,违规率降至千分之三。 -
选择合适的基座模型
通义千问系列成为众多企业的首选。其领先的效果、多尺寸覆盖、开源生态和工程支持,让企业在性能与成本间找到平衡。阿里云还提供全栈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应对算力、工程化和部署挑战。 -
设计奖励机制
奖励机制将商业目标转化为数值信号,指导模型学习。盈米基金通过内置专家逻辑设计奖励函数,实现4B垂直模型超越32B通用模型的效果;微博和网易伏羲则采用模型蒸馏降低成本,同时保持高效应用。 -
构建评估体系
模型评估确保技术投入的商业价值。盈米基金构建600个典型场景的评测基准;夸克高考志愿大模型服务4000万用户,复刻专家思维;百融云创将违规率降低至千分之三,显著提升业务表现。
商业价值集中爆发
后训练正推动金融、内容社区、汽车、AI搜索等领域的创新。基础模型能力趋同的背景下,企业通过后训练深度改造模型,构建无法复制的专属智能引擎,这才是决胜未来的关键。
.png)

-
2025-10-13 19:03:50
-
2025-10-13 19:02:58
-
2025-10-13 19: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