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为什么谷歌搜不到“没有条纹的衬衫”
你有没有试过在谷歌图片搜索“没有条纹的衬衫”,结果却满屏都是条纹衬衫?这其实揭示了搜索引擎的核心问题:它们依赖关键词匹配,识别“衬衫”和“条纹”,却忽略了“没有”这样的否定词。换句话说,它们抓取字符,但无法理解意图。
我们已经进入了与AI对话的时代,但搜索引擎似乎仍停留在关键词匹配阶段。最近,一款名为Websets的AI搜索工具引起了关注。它试图理解复杂意图,而非简单匹配关键词,专注于处理传统搜索引擎难以完成的任务,比如筛选符合多重条件的专业人士或公司实体。
以童话《白雪公主》中的魔镜为例,它能回答“谁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展示了理想搜索引擎的终极形态:理解复杂、主观查询并给出精准答案。然而,现实中,谷歌面对类似问题只能返回一堆相关链接,而非直接解答。而Websets则要求用户明确问题逻辑,将其转化为可执行的数据查询任务。如果问题模糊,它会拒绝执行。
这种差异源于技术底层逻辑的不同。传统搜索引擎依赖关键词索引,而Websets采用“嵌入”技术,将网页内容转化为“语义指纹”,通过比对用户查询与网页含义的相似性来实现更精准的搜索。这种方法支持复杂逻辑理解,能够区分“有条纹”和“没有条纹”的差异。
不过,Websets并非完美。例如,在寻找特定经验的公关专家时,它虽然能快速生成候选人名单,但数据来源偏向LinkedIn,可能遗漏其他平台上的优秀人才。此外,语义计算需要高昂的算力支持,导致其索引规模远小于谷歌,搜索结果虽精确却不全面。
Websets的意义不在于取代谷歌,而是揭示了搜索技术的新可能性。它更适合深度行业研究、人才挖掘等特定场景,而非日常信息获取。
回到本质,搜索行为支撑起了庞大的商业帝国,也满足了人类的好奇心。从图书馆的路径式学习到现代搜索引擎的结果式消费,信息获取变得更高效,但也更“黑箱化”。广告和SEO的介入让搜索结果不再完全中立,而生成式AI则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
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清楚自己为便利付出了什么,并愿意接受这种交易。索的本质是一种选择:用探寻过程的精力换取即时答案的效率。
.png)

-
2025-10-13 17:00:38
-
2025-10-13 16:59:55
-
2025-10-13 16: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