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体崛起
十月的旧金山,阳光刺眼。OpenAI开发者日上,奥特曼平静地介绍了四个可能颠覆社会与商业秩序的新工具:Apps SDK(用自然语言创建应用)、AgentKit(多智能体系统框架)、Codex(代码理解与生成工具)和Sora 2(一句话生成视频)。这标志着OpenAI从模型公司转型为“自然语言驱动生产力”的智能体平台。
过去两周,我利用这些工具零基础开发出一个复杂的策略系统,成本仅为每月10美元,而传统方式需三个人两个月完成。这正是AI生产力释放的缩影。互联网曾赋予每个人“自媒体”能力,催生了直播带货、短视频等内容生态。而AI将让每个人成为“自开发者”,甚至独立完成生产闭环,影响远超自媒体时代百倍。
未来,我们可能不再依赖大公司的软件,而是转向由个体开发的“自产品”。这些产品能快速迭代,满足个性化需求。技术进步最伟大的成果,是赋予个体“能力平权”。
农业社会靠锄头强化双手,工业时代用机器放大体力,信息时代借互联网加速传播。AI时代则将脑力劳动者的效率提升至超人级别。一个人可调动多个智能体完成科研、商业任务,只需设定目标、管理流程。中层管理者角色将被“中层机器人”取代,创业不再需要大团队,而是依赖调研、开发、营销等机器人协作。
企业管理也将被重构。智能体能自动分工、执行与评估,组织本身需要重新设计。抖音、微信已深刻改变了生活,Sora 2可能成为AI时代的“抖音”,用语言生成高语义密度的视频,直接向量化分发。未来的内容、商业、社交平台都将围绕AI重建。科技主导者可能从七家缩减到两三家,个人与平台的关系更复杂。
然而,技术红利虽下放,但胜出者仍是极少数。多数人只能为平台提供数据。全球范围内,“内卷”不可避免,顶尖竞争更加激烈。我们需要在差异化领域找到自己的0.01%优势。国产芯片、算力和机器人有望形成局部竞争优势。
技术变革速度只会更快。OpenAI仅用六周开发出复杂工具,未来量子计算可能让“想法”到“实现”接近瞬时。那时,唯一稀缺的是创意与思想。总结一句话:少沉溺于供养平台,多思考如何用平台创造。
.png)

-
2025-10-11 22:34:05
-
2025-10-11 21:33:05
-
2025-10-11 20: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