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世界第一张照片被AI“修复”,科幻感拉满却偏离真实
暴晒+沥青+锡板,竟成就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这听起来像一场化学实验,却是尼埃普斯1826年左右拍摄《勒格哈的窗外景色》的方式。他用几天时间曝光,将模糊影像印在抛光锡板上,这张近200岁的照片如今成了AI“整活”的素材。
Reddit网友用GPT-4o等生成式AI工具“复原”这张照片,脑洞大开。有的版本中,《星球大战》帝国战舰降临庭院;有的则变成霓虹迷雾笼罩的未来都市,与19世纪法国乡村毫无关联。甚至Flux模型将其处理成废弃遗址,屋顶红瓦零星,仿佛被时间掏空。当然,也有OpenAI o3模型勉强还原了斜屋顶和乡村小窗,保留了些许原作痕迹。
然而,这些修复大多偏离事实。照片中央那块三角形亮斑并非建筑,而是阳光长时间照射庭院地面留下的痕迹。尼埃普斯使用沥青混合薰衣草油涂在锡板上,靠太阳灼印出图像,只有阳光最强的部分留下印记。
1952年,伦敦柯达实验室已对原图进行修饰并发布清晰版本。1999年,法国团队实地考证发现,尼埃普斯的窗户曾被移动70厘米,他们还原了房间陈设并拍摄纪录片。此外,这张照片是倒置影像,需手动翻转才能正立观看。如今,尼埃普斯故居已成为博物馆,游客可透过窗口感受当年景象。
AI修复虽炫酷,却可能吞噬真实。扩散模型通过加入噪声再复原的方式生成图像,虽视觉冲击力强,但像素级对比往往失真。北京理工大学研究表明,GPT-4o修复图片好看却不准确,甚至可能“更假”。
类似问题屡见不鲜。例如,一张号称亨利·福特1896年的老照片,实际是AI伪造,车辆设计和人物样貌均不符史实。莱特兄弟首次飞行的照片也被AI篡改。生成式AI泛滥,人们容易轻信看似合理的历史影像,忽视其真实性。
哲学家让·鲍德里亚提出的“拟像”理论警示我们:拟像会吞噬现实。当AI生成图像成为主流,真实或许会被遗忘。下次看到百年前的“人文瞬间”,不妨多问一句:这是真的吗?
.png)

-
2025-10-05 19:24:41
-
2025-10-05 18:23:27
-
2025-10-05 17: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