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无视GDP:AI的任性崛起
OpenAI频出爆款,最近Sora App上线即引爆网络:几行提示词就能生成看似专业的视频。朋友圈惊叹不已,资本市场也一片沸腾。但冷静思考,它真的能颠覆影视工业吗?还是仅仅是个炫酷的玩具,展示未来的可能性?
很多人被Sora的技术惊艳,却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炫 ≠ 生产力。过去两年,AI的应用场景几乎都围绕一个核心:省钱。客服用AI减少人工成本,销售用AI提升效率、缩减人力,办公自动化生成文档和代码片段……这些改变让企业老板们高兴了一阵,但本质上只是降本增效。
AI帮企业节流,却未能创造新需求。而GDP增长依赖新增消费和投资,而非账面上的“少花点钱”。经济增长的逻辑很简单:更多劳动、更多资本或效率提升。AI理论上能提升效率,现实中却多用于裁员和缩减预算。芯片和云服务商赚得盆满钵满,但应用层难以交出亮眼的投资回报率(ROI)。结果是:财报好看了,但GDP没有明显变化。
历史总是重复自己。电力刚发明时,人们为电灯点亮而兴奋,但生产效率并未立刻起飞。互联网泡沫时期,大家期待互联网改变一切,真正的红利直到移动互联网成熟才兑现。加密货币市值飙升,却对实体经济贡献寥寥。AI的现状,或许正如电力刚问世的阶段——技术尚需时间沉淀才能真正推动经济腾飞。
人类对科技有一种执念:为了发展科技而发展科技。我们热衷讨论AI能否画画、拍片,却忽视它是否能拉动消费、创造新需求。这种狂热被资本市场放大,技术demo被包装成经济繁荣。然而,若五年后AI仍停留在省成本的初级阶段,背后的万亿美元投资将由谁买单?
市场不会永远沉浸于故事中。当利润无法兑现预期,生产率数据停滞,资本市场迟早会清醒。届时,一场大规模修正不可避免,就像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一样,狂欢过后只剩冷清。
理论上,AGI不是骗局,但它更像是未来预告片,而非现实经济的增长引擎。我们可以为技术喝彩,但别忘了GDP需要真实的消费、投资和生产效率支撑。今天的市场估值寄托了过多希望在AI身上,热度褪去后,可能只剩失落与遗憾。
.png)

-
2025-10-03 23:48:11
-
2025-10-03 22:46:52
-
2025-10-03 21:4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