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axi「眼睛」革命:激光雷达的三次迭代与无人车规模化未来
贾浩楠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Robotaxi的未来,正取决于感知硬件的换代趋势。2004-2007年的DARPA无人车挑战赛是自动驾驶的起点,催生了Waymo、Apollo、小马智行等公司,也推动了激光雷达这一关键传感器的发展。从最初“意外惊喜”到“成本挑战”,再到如今的必备硬件,激光雷达与Robotaxi始终相辅相成。
2005年第二届DARPA挑战赛中,斯坦福大学使用5个SICK单线激光雷达完成比赛,开启了车载激光雷达的应用。2007年第三届比赛中,六支完赛队伍中有五家使用Velodyne的机械式激光雷达,确立了其在L4级别自动驾驶中的地位。然而,高昂成本和可靠性问题也成为行业痛点。
2016年起,自动驾驶进入试运营阶段,技术从模块化转向数据驱动,商业上开始与车企合作前装量产车型。速腾、禾赛等国内企业凭借高精度、低成本的半固态激光雷达迅速崛起,解决了车规级要求与成本难题。2024年,激光雷达成本降至千元级别,推动Robotaxi实现规模化商用。
未来,Robotaxi对激光雷达的要求聚焦于高性能、高可靠性和低成本。全固态设计因无运动部件成为主流方向,而自研数字化芯片(如VCSEL+SPAD-SoC架构)则实现了性能跃迁与成本下降。例如,速腾聚创的EM4激光雷达可在130米外探测小型障碍物,并具备雨雾去噪功能。
2025年将是Robotaxi规模化商用元年,车队规模将从千台迈向万台。未来2-3年,头部玩家需通过提前迭代硬件抢占先机。数字化激光雷达不仅满足当前需求,还具备持续升级潜力,助力Robotaxi在算法与运营中建立长期优势。
万亿级智能出行市场正在开启,激光雷达作为“眼睛”,决定了谁能率先走向十万台乃至更大规模的未来。这不仅是技术的选择,更是对未来智能出行革命的布局。
.png)

-
2025-09-26 16:38:13
-
2025-09-26 16:37:08
-
2025-09-26 16: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