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对话图灵奖得主Valiant:AI是伙伴,但人类必须掌控全局
正文:
去年暑期,图灵奖得主、英国计算机科学家莱斯利·瓦利安特(Leslie Valiant)在北京出席2024国际基础科学大会(ICBS),并获颁理论计算机与信息科学领域终身成就奖。瓦利安特在1984年提出“概率近似正确”学习(PAC learning)框架,为机器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人工智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会议期间,瓦利安特教授与北京大学邓小铁教授展开对话。他指出,跨学科融合的关键在于个人头脑中的深度思考,而非团队讨论。他还强调,当前我们对“教育”的理解仍显肤浅,AI革新教育尚需时日,前提是人类需明确目标和定义。
从数学到计算机科学的转变
瓦利安特自幼对物理和数学感兴趣,认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互动令人着迷。他在剑桥大学修读数学后转向计算机科学,因被计算复杂性和不可计算性问题吸引。他意识到,这些问题揭示了人类认知能力的根本边界,这成为他研究的核心动力。
PAC模型的诞生与影响
谈及1984年提出的PAC模型,瓦利安特表示,这一理论旨在量化学习过程,区分可学习与不可学习的问题。尽管初期受到怀疑,但如今它已成为机器学习的重要基石。他认为,“学习”是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虽非全部,但至关重要。
独立研究的价值
瓦利安特的论文多为独立署名。他认为,科研合作与独立研究各有价值,取决于问题类型和个人风格。虽然大型语言模型推动了“大科学”模式,但他相信独立研究仍有空间。未来,随着AI门槛降低,单打独斗的研究可能再度兴起。
跨学科研究的挑战
瓦利安特认为,跨学科研究需要深入理解其他领域,而不仅仅是依赖团队合作。他以神经科学为例,指出外来理论要被接受需要很长时间。真正的跨学科融合发生在个人头脑中,而非会议室里。
AI与教育的未来
瓦利安特对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持谨慎态度。他认为,人类尚未明确“教什么”和“如何教”,因此AI难以成为教育的万能解药。不过,在标准化课程或互动演示方面,AI可以辅助教师工作。
人类应掌控AI发展
瓦利安特对未来持乐观态度,认为AI将成为人类的合作伙伴,但关键在于人类必须掌控全局。他强调,科学研究的方向应由人类决定,而非计算机。只有在明确定义目标后,AI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总结而言,瓦利安特呼吁年轻研究者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并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关注。他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清晰的目标和持续的动力始终是科研成功的关键。
.png)

-
2025-09-24 15:50:13
-
2025-09-24 15:49:54
-
2025-09-24 15:4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