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钉钉与英特尔,共享同一种革命
陈立武与无招站在了同一个战壕里。两人分别是英特尔和钉钉的关键人物,肩负着复兴与突围的重任。他们有很多相似点:都曾“二进宫”回到老东家,崇尚“创业精神”和“客户至上”,并且都是工作狂。他们面对的困境也类似:行业地位仍在,但竞争激烈,前路如履薄冰。
外界对他们的期待很高。投行伯恩斯坦直言,如果陈立武无法扭转英特尔的局面,公司可能无法挽回颓势;而无招也被视为钉钉AI突围的最佳人选。然而,成功无法复制,商业社会瞬息万变,曾经的方法论能否奏效仍是未知数。
“伺候好衣食父母”
回归的第一天,两人都做了同一件事:拜访客户。大公司常患组织臃肿、效率低下等通病,真实信息难以传达给高层。陈立武曾在英特尔董事会任职两年后辞职,原因是对其冗余员工队伍、官僚文化感到沮丧。他深知,只有深入六七层组织才能获得真实信息。
今年3月成为英特尔CEO后,陈立武打破自己的开会记录——22次商务晚餐,并在两周内与200多家客户交流。“取悦客户”是他的经营理念,他曾用此挽救过楷登电子,将收入提升一倍以上,股价上涨3200%。如今,他试图用同样的方法挽回英特尔的客户。
无招也依赖客户反馈。回归钉钉后,他发现客服部门的数据夸大其词:用户满意度仅30%,需求一年多未响应。于是,他带领团队走访近100家企业,深入了解问题。这种“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的理念贯穿钉钉的诞生过程。最初,无招通过与商家史楠“共创”,打造了钉钉的雏形。用户的需求直接驱动产品迭代,甚至形成了“共创三部曲”的方法论。
现实扭曲立场还存在吗?
无招和陈立武都在复刻过去的成功路径,但挑战依然严峻。无招回归后大幅调整钉钉中层组织,要求全员重返一线,基层员工不下班,领导也不能走。他每周迭代十余个AI产品,分析1850项用户需求,修复574项问题。这种高强度工作让团队疲惫不堪,部分员工质疑是否值得牺牲健康。
陈立武则推行大规模裁员,集中在中层管理人员,预计年底员工总数将从10.89万缩减至7.5万。他认为规模小的初创团队更高效,并试图在英特尔内部建立独立团队,加速创新。尽管市场对裁员褒贬不一,但他必须解决英特尔长期积弊。
尚能饭否?
本质上,陈立武要革新的不仅是英特尔的技术落后,更是其傲慢的文化。过去17年,英特尔错失多个风口:放弃苹果处理器失去移动终端市场、拒绝EUV设备导致工艺落后、错过AI浪潮等。这些失误源于管理层的短视与自满。
无招同样面临“傲慢”的问题。他批评团队过于自嗨,忽视用户体验。回归后,他强调“脚踏实地”,以用户满意度为核心考核指标。然而,实际操作中仍有矛盾。例如,拉新部门被要求翻倍KPI,争夺飞书客户,甚至提出低价竞争策略。这让人担忧钉钉是否会陷入价格战泥淖。
与此同时,竞争对手飞书正在崛起。专注核心协作场景优化的飞书吸引了小米、理想汽车等高质量客户,而钉钉流失了一些重要品牌,如珀莱雅、小鹏汽车等。虽然钉钉仍以32.7%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一,但其客户多为中小企业,未来商业化潜力或不及飞书。
最后的战役
陈立武始终保持谦逊,认为骄傲会阻碍倾听。他信奉“取悦客户、保持谦逊、努力工作”的理念,试图改变英特尔的企业文化。而无招在经历多次失败与成功后,似乎更加成熟,坦言“钉钉是阿里巴巴的钉钉”。
无论是英特尔还是钉钉,未来的战场都集中在AI领域。谁能抓住客户需求、拥抱变革,谁就能赢得胜利。但对于陈立武和无招来说,这条路注定艰难且充满不确定性。他们的最终结局如何,只能等待时间揭晓。
.png)

-
2025-09-05 17:23:07
-
2025-09-05 17:21:54
-
2025-09-05 16: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