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AI硬件的破局点:从“卖设备”到“建关系”
资本流向往往预示着下一个风口。近期,投资圈对硬件项目的兴趣显著回升,多家机构争抢优质项目。与过去聚焦“AI大脑”不同,市场正转向“AI身体”,即硬件作为AI触达物理世界的关键载体,正在成为创新的核心领域。
百度在这一波浪潮中表现活跃。8月,百度智能云推出“AI创投加速计划”,为创业公司提供算力补贴、融资支持和政策协助。过去一年,该计划已助力20家企业完成亿元级融资,推动行业从技术竞赛转向生态构建。
AI硬件的价值:从功能到关系
AI硬件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交互方式的突破、商业模式的重塑以及成熟赛道的再创新。
-
交互突破:传统硬件仅处理物理边界(如分辨率提升),而AI让硬件具备“理解能力”。例如,大朋AI眼镜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不仅能感知场景,还能优化拍照效果或提升画质。这种从“处理像素”到“理解画面”的升级,是AI带来的直观价值。
-
商业模式重塑:传统硬件是一次性买卖,而AI硬件通过订阅服务挖掘生命周期价值(LTV)。例如,北美一款录音笔售价199美元,用户每月支付9.9美元订阅费即可获得会议纪要服务,销量已达百万台。类似模式也为AI眼镜等产品开辟了增值服务空间。
-
赛道再创新:AI让红海市场焕发新生。例如,大朋VR通过接入百度智能云的大模型平台,将AI眼镜从记录工具升级为生活助手,支持语音指令、实时翻译等功能。
然而,当前技术仍存在局限,如缺乏长期记忆和真正的主动性。许多用户购买AI硬件更多出于新鲜感,若无法持续提供深度价值,产品的活跃度将下降。
从“卖设备”到“建关系”
AI硬件的终极机会在于建立新的用户关系。相比软件,硬件依托物理存在感和传感器能力,更容易与用户形成强连接。当AI具备一定“主动性”时,它不仅是一个工具,更可能成为用户生活中的“伙伴”。
例如,游戏公司Kotoko AI的产品《Bside》通过大模型驱动虚拟角色,让用户以“造物主”身份赋予角色独特性格,并观察其成长轨迹。这种“养成”体验建立了新型情感纽带。
但要实现商业成功,需跨越三层考验:
1. 供应链是否成熟:包括元器件和AI技术栈。百度等平台通过开放多模态感知、语音等能力,降低了技术门槛。
2. 用户场景是否明确:在已有场景中进行AI升级(如AI玩具、学习灯)更容易被接受。
3. 价格定位是否合理:产品需找到性价比或高溢价的平衡点。
商业闭环:在“有用”与“无用”间寻找价值
AI硬件需首先交付明确的价值闭环,才能延伸生命周期价值(LTV)。从业者探索两条路径:一是提供“有用”的效率工具(如会议纪要、翻译服务);二是挖掘“无用”的情感连接(如陪伴型AI玩具)。
前者强调量化价值,后者则通过情感共鸣建立竞争壁垒。张玮认为,真正的大机会可能藏在这些看似“无用”的情绪价值中。
总结
AI硬件正从功能创新迈向关系重塑,既挑战技术边界,也回归商业本质。百度等平台通过全栈技术支持,大幅降低了硬件厂商的应用门槛,为行业发展注入动力。未来的机会,将藏在每一次用户交互和每一段被重新定义的关系之中。
.png)

-
2025-08-30 21:55:36
-
2025-08-30 20:57:35
-
2025-08-30 20:5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