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对话逐际动力张巍:造机器人很容易,关键是用起来
“让天下没有难落地的机器人。”这是逐际动力的使命,也是其被阿里选为首个具身智能投资项目的原因。创始人张巍常以“英伟达”类比,希望逐际动力能成为机器人领域的底层平台,支持各领域开发者打造应用方案和产品。
张巍认为,“人形机器人的硬件制造并不难,比造飞机、汽车简单得多。”真正阻碍机器人落地的是“大脑”,而关键在于“小脑AI化的能力”。逐际动力专注突破小脑技术,并明确未来路线:
1. 让双足人形机器人功能丰富、运动流畅;
2. 实现易编程,用自然语言调用动作;
3. 构建生态,形成类似Windows的具身智能操作系统。
逐际动力团队早在2017年就开始研究人形机器人,早于马斯克的Optimus项目。张巍回国创业是因为国内硬件迭代更快,且他认为机器人创新已从学术界转向产业界。他强调,创业初衷并非追求上市或融资,而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技术落地。
关于机器人形态,张巍认为短期内人形未必最优,但长期价值巨大。他将机器人分为四类:机械臂、上半身人形、腿式机器人和全尺寸人形,每种形态都有其适用场景。至于硬件难点,张巍表示真正的挑战在于控制,而非制造。
数据运用是逐际动力的核心优势之一。张巍指出,传统机器人缺乏历史数据,真机数据采集成本高,因此公司注重仿真和互联网视频数据,结合多元数据配方(Data Recipe)提升效率。
逐际动力定位为技术平台型公司,服务创新者、开发者和系统集成商,提供底层运控能力和开发工具,帮助降低开发门槛。最新推出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LimX Oli定价15.8万元,旨在让更多开发者参与生态建设。
谈及融资,张巍表示逐际动力策略谨慎,目标是完成商业化里程碑,而非单纯追求技术突破。他认为,公司的成功最终取决于商业闭环的实现,而非论文数量或短期销量。
未来挑战在于技术成熟、市场接受和生态成型的节奏把控。张巍希望逐际动力能打造出“人形机器人的Windows”,并逐步构建一个开放的具身智能生态。
.png)

-
2025-08-29 00:30:09
-
2025-08-28 23:30:06
-
2025-08-28 23:2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