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音乐极客的平权实验:他想在写歌上再造一个快手
正文:
姜涛,音潮CEO,亲历了中国AI音乐发展的全过程。他形容自己的工作像是“接天上掉下的大饼”,尽管不确定何时会掉下来,但他坚信要先把盘子做大。他曾是快手的第一位音频算法工程师,并在那里经历了深度学习的启蒙时刻——利用医疗影像技术解决了人声与伴奏分离的难题。
2016年,谷歌推出Magenta项目,展示了AI生成音乐的能力。姜涛找到快手CEO宿华,提议做AI音乐生成。虽然当时这一想法被认为过于超前,但宿华支持并引入专业音乐人阿怪作为顾问。姜涛和团队一边用代码训练模型,一边学习乐理知识,完成了音乐素养的蜕变。
2021年,Transformer架构的大模型兴起;2024年,Suno横空出世,成为音乐界的“ChatGPT”。姜涛意识到“天上的饼”可能快掉了,随即创立了音潮。他希望像快手让短视频平权一样,通过AI实现音乐创作的平权。“外卖小哥的故事、环卫工的生活,为什么不能写成歌?”他说。
音潮的核心挑战在于激发用户的创作热情。团队尝试了许多创新功能,例如“音果”,可以让用户混合两首歌的元素,创造出全新的作品。产品上线后,已吸引几十万注册用户,未来将通过高频迭代优化体验。
姜涛认为,音乐平权不仅能重构音乐行业,还能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音潮采用B端开放API、C端按首收费的模式,免费额度为四首歌,并计划根据播放量为创作者结算收益。同时,团队注重数据积累,与上海音乐学院合作建立了国内最大的音乐数据标注库。
谈及未来,姜涛坦言焦虑与期待并存。他每月花费200-300美元使用其他AI产品,以保持对市场的敏感。他认为,无论是Riffusion的多轮聊天交互,还是Suno Studio的专业工具,都为音乐创作提供了新思路。音潮的目标是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态位,在音乐平权的浪潮中迎接“大饼”的降临。
图片备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姜涛向观众介绍产品(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png)

-
2025-08-27 07:57:09
-
2025-08-27 06:56:52
-
2025-08-27 00: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