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AI SSD,热闹了起来
正文:
近日,存储行业因多家厂商发布新一代AI SSD而备受关注。8月5日,美光推出三款基于G9 NAND的数据中心SSD,专为AI工作负载设计。与此同时,铠侠发布了245.76TB NVMe SSD,闪迪也推出了256TB的AI专用SSD。这些新品均强调“赋能AI”,展现了存储厂商在AI领域的布局加速。
一、AI SSD崛起的背后
AI训练与推理对存储提出了高性能、大容量和低延迟的严苛需求,推动了AI SSD的快速发展。AI训练涉及PB级数据处理,频繁读写模型参数、日志文件和中间结果,对IO密度要求极高;而推理环节则需要实时更新数据,优化模型输出。这使得4TB/8TB TLC SSD成为训练首选,16TB以上的大容量QLC SSD则广泛应用于推理场景。
据TrendForce预测,2024年全球AI相关SSD采购容量将超45EB,未来几年需求年增长率有望超60%。到2025年,AI SSD在NAND Flash市场中的占比将从5%提升至9%。
二、大厂竞逐,各显神通
铠侠推出高性能CM9系列和大容量LC9系列SSD,后者采用QLC 3D闪存和CBA技术,单盘容量达245.76TB,为业界首创。铠侠还计划通过XL-FLASH SLC闪存实现每秒千万次读写,并开发AiSAQ软件,让SSD直接处理AI检索任务。
美光则发布了三款AI SSD:9650(PCIe 6.0,性能达28GB/s)、6600 ION(单盘最高245TB)和7600(低延迟推理)。其财报显示,NAND收入同比增长显著,预计2025财年营收创新高。
Solidigm专注于优化AI存储效率,推出覆盖SLC、TLC和QLC的完整产品线,并在液冷SSD技术上取得突破。其QLC SSD能效比TLC高19.5%,已成为AI行业的主流选择。
三、技术趋势与挑战
AI SSD正朝着QLC颗粒、PCIe 6.0接口和NVMe协议方向发展。QLC SSD凭借高密度和高能效优势,逐渐成为主流;PCIe 6.0虽性能强劲,但成本较高,普及尚需时间。
四、热闹之下的思考
AI SSD的竞争已从硬件参数转向存储与计算的协同优化。未来,最佳AI SSD并非跑分最高,而是能让AI“忘记”存储的存在。存储厂商正努力适应这一趋势,推动行业迈向更高效、更智能的未来。
-
2025-10-25 18:38:20 -
2025-10-25 18:37:15 -
2025-10-25 16: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