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元竹:开创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文明形态
2025年7月9日至10日,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将在山东曲阜举行。作为自2010年以来汇聚全球智慧、促进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本届论坛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间关系与全球现代化”为主题,涵盖人工智能发展与人类文明走向等多个分议题。
当前,生成式AI快速迭代,人工智能正催生首个具备自主演进能力的智能主体。这引发了关于人机共处、技术渗透、人类主体性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中共中央党校教授丁元竹在接受经济观察报专访时表示,人工智能不仅带来挑战,也蕴含跃升机会。
他认为,社会对人工智能的接受需经历认知、理解与参与的过程。目前AI在算力、模型和数据方面仍存在不足,且其落地过程中面临就业冲击、隐私风险、算法偏见等问题。更重要的是,AI的真正挑战在于如何融入社会制度与文化机制。
面对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价值差异,AI的价值对齐成为关键课题。不同国家的文化理念会体现在技术设计中,如点头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差异可能导致误解。因此,需要多方协作,建立动态反馈机制,持续校准AI行为,确保其服务于人类福祉。
在社会结构层面,AI将加速替代规则明确型岗位,但也会催生新能源、机器人维护等新职业。政府需提前布局再培训计划、探索全民基本收入政策,缓解转型阵痛。
尽管AI尚未迎来“奇点时刻”,当前技术仍局限在特定任务领域,但其发展趋势不可忽视。丁元竹指出,长远来看,AI或将重塑教育、科研模式,并推动人类更深入了解自身精神世界。
他强调,开创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文明形态,亟需人文社科与科技界深度合作,全社会共同构建人机默契的文化。唯有如此,才能引导AI走向可控、可解释、以人为本的发展路径。
未来,随着AI不断进化,可能带来的风险包括目标错配、判断力退化、文化多样性受损等。但与此同时,AI也将成为人类自我认知的镜子,推动跨学科理论创新,助力文明迈向更高阶段。
.png)

-
2025-07-21 17:25:05
-
2025-07-21 17:23:59
-
2025-07-21 17: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