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厂商正从“秀肌肉”转向务实,2025年,厂商不再强调“千家万户时代”,而是聚焦具身智能生产力。技术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过度渲染叙事可能适得其反。厂商开始追求更实际的落地方式,而非“全栈自研”。
通用性并非万能,历史证明绝对通用的产品可能因标准变化而被淘汰。当前,人形机器人在工厂和家庭场景中仍面临诸多挑战,短期内难以普及。因此,专注于特定场景的专用机器人更具商业化价值。例如,导购机器人通过增加仿生面部和主动互动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四足机器人因其技术难度较低、商业化路径清晰,成为厂商的新选择。相比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在价格、功能和应用场景上更具优势,如工业巡检、消防救援等。部分企业已推出四足产品,以丰富产品矩阵并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行业合作加速,如华为与乐聚机器人合作,利用大模型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技术、产品与市场的联动至关重要,只有将技术转化为可用产品,才能实现商业化。
人形机器人行业正经历战略调整,从追求通用到深耕垂直场景,从闭门造车到开放协同,先活下来,再谈理想。
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kx.umi6.com/article/20756.html
转载请注明文章出处
相关推荐
.png)
换一换
AI搅乱亚马逊电子书
2024-05-30 13:59:51
为什么是梁文锋做出了DeepSeek?
2025-02-27 17:34:09
中国AI投资五小龙:南林北曹,东剑西米,中王淮;清一色985理工科背景
2025-04-17 17:44:06
434 文章
64404 浏览
24小时热文
更多

-
2025-07-19 11:51:22
-
2025-07-19 10:50:54
-
2025-07-19 09:50:33